返回56、兵出阳城(第1/4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贾诩、阎行返回雒阳复命之后,因为征召皇甫嵩一事他们两人都在暗中出了大力,这对于急于迁都、稳定后方的雒阳朝廷而言,无疑是大功一件,因此朝堂上的封赏很快就下来了,任命贾诩为平津都尉,阎行为假都尉。

    都尉一职,比二千石,与校尉相同,但实际上又比校尉稍低。前汉的都尉原是郡府的军事长官,但朝罢免“都试”之后,都尉一职也是在州郡撤销了,只保留了朝廷的奉车、驸马、骑三都尉,和边郡、属国地区的少数都尉。

    而像丁原曾经担任的武猛都尉的武职,则是临时性质的官衔,临事出兵设置,事后又会随即撤销。像贾诩的这个平津都尉,理论上,一旦雒阳和关东的战事正式开启,贾诩就要带兵前往平津关驻守。

    阎行被升为假都尉,只要是眼下,和关东州郡开战在即,董卓为了拉拢人心,也开始大肆封官许愿,但是朝廷原先的官职就那么多,因此不得不重设、扩大都尉一职,又因为阎行是辅佐贾诩行事的,所以功劳在贾诩之下,论功之时就只是被表为假都尉,“假”只是暂领,所以阎行这个都尉也没有名号,要等到转正或者升迁之后,才能够像其他武将一样,混到一个杂号的名号头衔。

    当然,眼下阎行虽然升为假都尉,但能够掌握的,还是原先那一营千余人的兵马,虽然在河东之时,也收降了少量白波军的精锐和接纳了部分伤愈之后的董军士卒,但算上在河东战场上折损的士卒,总人数依然维持在原先的水平线上。

    雒阳天子的西迁车架人马正在筹备,而解除了关西皇甫嵩、盖勋这两枚肉中刺之后,雒阳、关中、凉州的地盘也连成了一片,胡轸、杨定的凉州兵马也在加速赶往雒阳和董卓的兵马汇合,董卓的声势渐渐复振,之前面临的危机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解除了后顾之忧的董卓,也把眼光投向了关东讨伐自己的州郡上,他和自己的幕僚、武将商议之后,最终决定,在加强雒阳八关的防御的同时,先派遣徐荣的兵马,进攻豫州的孔伷,以此来刺探眼下关东州郡的兵马动向和虚实。

    做出这番布置,董卓这个久经战阵的老将,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首先,主动出击,这是为了挫一挫关东讨董联军的士气,“夫战,勇气也”,战争胜负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军队的士气,而战时士气的强弱,又是需要根据战前敌我双方的声势来衡量的。

    关东讨董联军,由南到北,声势浩大,这个时候,如果不主动出兵,先发制人,一旦让还有些混乱的联军兵马稳定整合起来,再协同行动对雒阳发起进攻,声势此消彼长之下,就会让董卓的兵马陷入被动防御挨打的局面。

    其次,就是为了震慑那些同样要随天子西迁长安的朝廷百官,董卓迁都长安,只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并不是要弃守雒阳,他人并不随同天子西迁,而是亲自坐镇雒阳,指挥手下的各军,与关东的讨董联军进行交战。

    雒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会成为关东平叛战事的大营所在,而为了防止朝廷的百官在没有自己在的情况下,再私下底搞出什么动作来,董卓也有必要,在他们尽数离开之前,用关东联军士卒的人头来震慑他们一下,让他们安分守己,不要在西迁的途中再给自己增添任何麻烦来。

    最后嘛,自然就是出于兵事上避强击弱的考虑,如今关东讨董联军进逼雒阳的据点,就是四个,河内的怀县、陈留的酸枣、颍川的阳翟,还有南阳的鲁阳。

    柿子自然是要挑软的捏,若论进攻最方便和最近的,自然当属袁绍屯兵的河内之地,不过河内如今不仅有袁绍带来的渤海兵卒,还有河内太守王匡的兵马,再加上冀州牧韩馥派遣的州从事赵浮、程奂带领的河北兵马,人数不少,声势也不,更重要的是,赵浮、程奂、王匡手下的兵马,都是多强弩射手,凭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