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4、笑到最后(第2/4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手。若败,关中之地尽入凉州叛军之手,三辅为之残破,麾下将士死伤殆尽,将军也要身死族灭,为天下所笑,东观史官之笔,可会饶过将军首祸之罪”

    这一番话下来,皇甫嵩的脸色终于开始变得发白,他的嘴唇微微颤动,微张着嘴,欲言又止,贾诩刚刚所的,确实就是他所担心的,这些话语正好击中了他的内心。

    试问身为臣子,逼得天子仓皇出逃,亦或者兵败族灭,载于史官之书,千载之后依旧为天下人所笑,这岂是一心想要为国尽忠的皇甫嵩想要看到的。

    终于,心乱不已的皇甫嵩长长出了一口气,口中道

    “那依先生所言,我又该何去何从”

    “将军为今之计,只有应征入京一举,可以保全声名、家族,还有这汉室的基业”

    听到贾诩到保全汉室江山的基业,皇甫嵩不由惨然一笑,道

    “我若是放弃兵权,应征入京,授首于人,犹如刀俎上的鱼肉,如何能够保全汉室的江山。”

    “不然,将军此时入朝,于将军,于汉室江山而言,方为上策。试想,如今相国辅政,关东鼎沸,正是需要和将军携手同心之时,将军入朝,上能够匡正天子,下能够安稳人心,于己于国大有裨益,纵使朝中真有狂夫窃政,此时朝中又何尝不是需要将军前往坐镇,朝中如黄、杨、荀诸公,虽有高名于海内,然而终究为治平之臣,非有定危之力。回挽狂澜之人,试问除了将军与相国,还能够有谁”

    贾诩这一番不失时机地捧了捧皇甫嵩的地位和能力,听起来也似乎很有道理,黄琬为太尉,司徒杨彪,司空荀爽这朝廷的三公虽然都有高名,但除了黄琬还稍微有些带兵经验之外,其他两人都是纯儒文士,并非知兵事之人。

    眼下海内沸腾,朝堂不安,确实是需要有皇甫嵩这种具备赫赫威名的大将坐镇朝堂,才能够安定人心,避免有奸邪之人,窃取大权。

    想要做汉室纯臣的皇甫嵩眼下确实已经意动,只是他对于应征入朝一事在心中还是有最后一层顾虑,他不禁捋须问道

    “若是我应征入朝,相国难容,问罪下狱,我又该如何是好”

    不知不觉,皇甫嵩已经进入到了贾诩专门给他提供的思路上思考问题,只是他心中终究还是保存着一丝清明,那就是自己和董卓是有过构隙的人,眼下虽然着好话,是要征召自己入朝,一同效忠汉室,可要是自己入朝之后,董卓又突然翻脸无情,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如果贾诩今日不给皇甫嵩出一个所以然来,皇甫嵩依然不会轻易决定应征入京之事。

    面对皇甫嵩的质问,贾诩笑了笑,道

    “相国并非心胸狭隘之人,朝中诸公也定会为将军斡旋,将军何须多忧。”

    听着贾诩这种有些敷衍了事的话语,皇甫嵩眉头不由又皱起来,他是沙场宿将,这种轻身冒险,寄望他人相助的行为,他在心中认为是智者不取的。

    贾诩也很快注意到了皇甫嵩神情的变化,为了防止临时变卦,贾诩想了想,不得不咬咬牙,上前一步,口中道

    “若是将军仍不自安,诩还有自保一策献给将军”

    “先生请讲”

    这个时候,皇甫嵩对贾诩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虽然眼前这个贾诩是在游自己入朝,但是从他的言语中,皇甫嵩还是能够感觉到,他似乎也是一个拥有自己节操、底线的士人,并不完全是为董卓张势的爪牙。

    贾诩尽可能地压低声音,确保只有皇甫嵩一个人能够听到。

    “将军可知,相国之子早亡,素喜少年英杰,听闻将军之子与相国曾有相交之情,只需”

    皇甫郦望着天空中的和煦的春日,心中确实火急火燎,焦虑不安。

    若不是他此刻腰间正抵着一把利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