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7、复壁(第1/2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到散落在地的竹简帛书,周良心中一动,将两个手下留在门边,抬腿就朝最近的一卷散开的竹册迈去。他弯腰捡起竹册,展开一看,开头是论语中的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周良咧了咧嘴,脸上浮现出一丝讥讽之色。他虽是刀笔吏,但年少之时也曾拜师求学、顿首受经,涉略过儒家经书,对这个“孔子嫁女”的典故还是知道一二的。

    据,这个孔子之徒公冶长能读懂鸟语,因为用鸟语帮一个老妪找到她儿子的尸体,而被诬陷为凶手,身陷囹圄。但孔子知道他的品性为人,又怜惜他含冤受屈,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关于公冶长解鸟语一事,先儒多以不经,往往避而不言。儒家经典也因为坚持孔子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个原则,对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都不讲。

    但时下经书注解繁琐,义理阐发也各成一家之言,寻常人往往是总角闻教,皓首难成一经。就像在“孔子嫁女”一事之上,有人就专门把它和“孔子嫁兄女”一事联系起来,高堂阔论,认为公冶长曾受过刑,而南容却是治世有为,乱世能自保。比较公冶长和南容,南容显然比公冶长优秀,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而把哥哥的女儿嫁给南容,就是为了避嫌。

    对这种牵强附会、繁琐无味的义理阐发,周良可以是嗤之以鼻。在他看来,孔子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将哥哥的女儿嫁给南容,在常人眼里,这就是一件寻常之事。孔子或许就是从才貌相配或年龄大来考虑,可到了这些大儒博士口中,这件寻常之事却就成了圣人克己谦让、故意避嫌的典故。

    这些人口中的孔子学问,就犹如他们人一样虚伪,哗众取宠,博取虚名,不学也罢

    就在周良沉思过后,准备将这卷竹册随手扔到一边时,“哇”一声轻微的婴儿啼哭声突然响起。

    “何人在此”

    周良矮胖的身躯瞬间变得灵活起来,像一只受惊的兔子一样,一下子就跳到守在外面的两个手下身后去。

    他警惕地扫视着这间金银遍地、墨水染榻的内室,他侧着耳朵细听,但刚刚吓了他一跳的婴儿声却戛然而止,他疑神疑鬼走完室外,朝两个手下问道

    “方才你等可曾听闻有儿啼哭之声”

    “”

    面对周良有些诡异的询问,周良的两个手下对视一眼,有些困惑地摇摇头。他们看着周良诡异的神情,头皮也随即阵阵发麻,想起刚刚横尸大堂的那些老幼妇孺,他们顿时只觉冷风阵阵,遍体生凉,自己刚刚似乎也没有听到什么,可看到周良这么大的反应,莫非当真是那些惨死的妇孺化身为厉鬼来报复自己了

    鬼神崇拜古来有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秦汉以来,神仙之盛行,秦皇汉武,求仙问道,乐此不疲。到了时下,更是巫风大畅,而鬼道愈炽。虽然还没有阎罗王、十八层地狱、轮回报应一,但是泰山府君、魂归蒿里却是时下大众所崇信的。

    周良的这两个手下虽然是李儒派过来的董营士卒,手中也见过鲜血,不是无胆之人。但凉州之人,崇巫卜,事鬼神,当下正值深夜,人多倦意,心神不稳,一惊一乍之下也变得六神无主,嗫嚅不敢言了。

    看到这两个已然露怯的手下,周良暗骂了一声废物。他只好抖了抖袖子,心里默念着“子不语怪、力、乱、神”,脚脖子不断发抖,却强自镇定,重新走入内室之中。

    重新在内室之中的周良深深吐了一口浊气,他在手里紧了紧那卷竹册,虽然他半生坎坷,又热衷财色,愤世忌俗之下,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名士大儒厌恶不已。但不得不,对于总角闻道的他,有些儒家的经典还是深深刻入了骨髓之中。

    儒家敬事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