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写在第一卷末尾的一些话(第1/3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开篇的感谢语

    第一卷终于写完了,整整创作了四十天,凉州辞目前收藏和推荐都是2千多,怎么呢,成绩不算好,但想起最初创作的时候,每天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作品投票,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成绩,新还是很开心,感谢一直热心支持的各位书友们,也感谢战国明月的七月大神和纵兵夺鼎的作者二郎。

    鉴于目前凉州辞遇到的一些情况,在第一卷的末尾,新虽然想多把时间放在查阅资料、构思情节、努力码字上,但三人成虎,舆论汹涌之下也不得不腾出大部分时间来写这一章的内容,内容很长,部分书友可能不耐烦也不愿意看,但新在这里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看。

    二、写作初衷

    故事都得从梦想最初的地方开始,新之所以会动笔写作,也是因为在很早之前就有一个写一不同寻常的三国的梦想。当然,梦想和现实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实会逼迫你不断低头去做事,但梦想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后烂死在心中。让新选择来实践梦想而不是任由梦想腐烂的,是因为两书。

    一是三国之最风流,另外一是春秋我为王,老赵给新提供了一种创作不同寻常的三国文的思路,而七月则用他的才华给他的书友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春秋历史课,在阅读的过程中,新收获良多,感触良多。因此,在某个午夜梦回之际,满怀感触和对现实的一点思考,新开始下定决心,动笔创作。

    三、架构和前期剧情

    新之前在新答书友问中跟大家过,凉州辞以中平四年的天下大势为,着重史实和大局观的一汉末三国,可能大家阅读的时候都没怎么去注意过,但新感觉这个时候还是有必要再一。

    大历史观,是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我们一般人都知道事情的发生,是诸多原因积累的结果。但却无法去剖析,给出令人满意的正确答案和认识方法。所以新希望在中着重史实和大局观,就以中平四年凉州刺史耿鄙进讨叛军,兵变被杀一事作为故事的切入点。

    宏观上,新力图将凉州再次动乱和之后的并州匈奴屠各叛变、幽州张举称帝,东面青徐黄巾兴起、益州黄巾天子、河东白波军等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让大家从中看到汉帝国走到末尾时的风雨飘摇,为此汉朝廷对外恢复州牧,对内设置西园新军,刘焉、陶谦、董卓、公孙瓒开始在各州平叛建功,袁绍、曹操等新晋才俊也逐渐占据了朝廷上的重要一角。四方的叛乱看似也随之沉静下去,但这些措施为今后的诸多大事件埋下了爆发的症结,整个汉帝国陷入到了风雨欲来的危险平静之中。

    微观上,主角阎行的剧情就如同第一卷的书名一样。大家可能也没有注意到,“乱世浮沉烽火中”的“浮沉”二字,一浮一沉,是凉州联军联合势大,内讧势弱的写照,也是顺势而起的阎行的宿命。书中第一卷,重生而来的主角阎行的剧情线路就是胸怀大志随军东征兵败逃亡山野闻道心灵救赎的这样一个历程,新想给大家展现的不是一个一味争霸天下的虚幻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英雄人物,很多人只是看到他是一个从尸山血海中冲杀出来的猛将人物,但新还想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人物,他也是一个隐忍深沉的重生者,他身上有太多负担,也积累了过多的戾气。文中有两次提到阎行身上的这种戾气,一次被严师吟诵鹏鸟赋化解,一次被少女的善良和真诚化解,塑造的这两个人物并不是没有斟酌考虑过的。就拿少女鹿来吧,她的纯真善良对隐忍深沉的阎行,尤为重要,就像历史上季隗与重耳,张皇后与朱温的关系一般。

    第二卷名字叫做“寄人篱下独彷徨”,宏观上看是汉末大事件的集中爆发,阎行以另一个身份,见证董卓入京之后,第二个内幕重重的凉州集团,如何搅动汉末天下这盘大棋。

    微观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