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4章 新上任(上)(第1/2页)  大明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大明略最新章节!

    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中不可一日无帅,若那个山寨缺了寨主,其他人也会说‘山寨不可一日无主’,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戎一昶死于乱箭之下,副将林宗武、监军仲逸、锦衣卫百户南栖原已分别向朝廷上奏,禀明当晚发生的事儿,也对戎一昶之死做了各自的推断。

    其他将领,千户以上的武职,也联名上折,详细说出各自在当晚都在干什么,并对戎一昶之死做了推测。

    同时,众人也会尽量撇清与这位短命主将的关系,就怕牵扯到自身。

    戎一昶涉嫌两宗罪:私通敌军将领、变相谈交易;染指兵器军备造假,且为主使,在此案中起关键作用。

    有了这两宗罪,无论戎一昶之前是何职务,无论他动过多少心思,结果都是死路一条,而且永不得翻身。

    一个自己贸然去东北方向的胡杨林,要么是与阿帖木儿谈什么新的交易,要么是被敌军当做伏兵而误杀。

    这,将是戎一昶死法的最好解释。

    好好的,身为一个主将,半夜到胡杨林做什么?而且仅仅带了自己的几名心腹,不是心中有鬼,又是什么?

    或许,待戎一昶与阿帖木儿来往信核实,以及他昔日的属下供出关于兵器军备造假、以此来敛财的罪证后,戎一昶真正的死因,已经不怎么重要了。

    在皇帝朱载垕看来:即便戎一昶如今能活过来,那也应该再将他千刀万剐、死一百次不足惜。

    罪该万死之人已离去,然而北方的战事却远未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对朝廷派往北方作战的将士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为他们另觅一名主将。

    这事儿,可不能再马虎了。

    或者说,从现在看来,皇帝对之前戎一昶的任免,压根就没有指望他能打胜仗,将此人架在火炉之上烤,才是真的。

    只是没有想到,戎一昶这么不经烤,还未真正决战,就原形毕露、不打自招了。

    ……

    京城、朝堂。

    皇帝朱载垕召集众臣,商讨的正是关于北征之事。

    在此之前,朱载垕已派出锦衣卫从都督府、兵部、户部带走不少朝廷命官,有正二品的都督佥事、三品的侍郎、五品的郎中,还有六品的主事……

    被抓之人所涉罪名,无一例外:皆是因对军中兵器、战甲、战马动过心思之人,或从中牟利、或提供便利、或官商互通等等……

    北镇抚司有自己的诏狱,不同与刑部,办事效率快很多,也果断许多:一声令下,又是多少人头落地?

    至此,原兵部郎中严磬在东南沿海被倭贼砍死之时,身上留下的那份罪状中牵扯的朝廷命官,无论文武,无论大小,无论京城的,还是外任的,终于一一落实了。

    说到北征的主将人选,朱载垕首先想到的是戚继光,相信这也是朝中大多说人同样想到的。

    后来经过一番权衡,决定还是先不派他前往。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取决与两个方面考虑:此次与鞑靼决战,并未真正要拼光家底、你死我活,而是为下一步的和谈赚取筹码,赢得主动权而已。

    此外,一旦双方陷入僵局,或战事蔓延,双方不得不各自增兵助战时,那个时候再派戚继光挂帅,也不失为一步更为稳妥的部署。

    像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良将,永远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况且戚继光如今奉朝廷之命,正在蓟州一带训练士兵,不宜轻易走开,这些兵卒,日后定能派上大用场,而一切还是要从训练开始。

    众人议论许久,觉得还是从现任武职中挑选一人为帅,主持此次北征战事最为合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