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8章 小小寺(中)(第1/4页)  大明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大明略最新章节!

    “城南薛家大公子捐银千两,记功德簿、送平安符两道,永保安康……”。

    大空寺,院中一个硕大的香炉前,一个大和尚说着什么,一旁几个小和尚毕恭毕敬跟在后面,嘴里是一阵规律而又低沉的声音。

    看样子,这僧人应该是寺里的主持,他此刻正在‘主持’着一场重要的仪式、一个与捐银子有关的仪式。

    一旁偶有行人路过,不由转过头,纷纷朝这边望来。

    冯三保手里拎着一个木桶,木桶里装了一半之余的水。他若无其事的拎着,缓缓从一侧走过去。

    自始至终,他的眼神没有丝毫的偏移,就如同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过路人一样。

    实际上,这种类似的场景,他不知看过多少次,看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再怎么隆重、再怎么人多,那也只是个形式而已、十足的形式而已。

    “薛公子祈福,大家快跟着一起来啊,沾沾福气……”,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句,大概是捐银仪式结束了,围观的人立刻凑了上去。

    “功德箱,一文不嫌少、一两不嫌多……”,一个小僧侣模样的青年,抱着一个小木箱,箱子顶端是一个圆圆的孔,若是铜钱或银子,刚好可以塞进去。

    ‘哐当……’每每响起这么一声,那小僧侣总会说一声:‘多子多福、安康一生……’之类的吉祥话。

    而听到这些话的人,也会频频点头,恭恭敬敬向和尚们说上几句,得到也是同样频频点头,而后便是那似懂非懂、规律低沉之音。

    日子久了,大家都熟悉了这样的场景,也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再熟悉的场景,有一样东西是绝不能少的:银子。

    用和尚的话说,如果没有银子、足够的银子,那便是没有诚意、足够的诚意。

    去祈福,没有银子可以,但绝不能没有诚意,可是,这诚意又从何而来呢?

    这话,该怎么说呢……

    抽竹签的地方在另外一个房间,有两个小和尚负责‘抽签仪式’,隔壁两侧房间中,两个老和尚则负责解读签文的意思。

    但凡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关心的是‘大悲大喜’之类的签文,而至于那些‘不上不下、可有可无’的,则往往不必过多关注。

    这种情形之下,银子也是必须的:上上签嘛,自然是要掏几个银子了,图个吉利嘛,都要交好运了,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如果是抽到下下签,那就更要掏银子了,为了讨个好兆头嘛。既然都要倒大霉了,还不多交点银子?设法避一避、让一让,没准就会化险为夷、逢凶化吉呢?

    呵呵,这真是不错的活计:一个竹篓,一堆竹签,几个僧人,也就是那些话,天天这么重复说着,从来都是如此。

    只是人们没有发现:靠左一侧房间中的老和尚,他总是解读下下签,而他所说的那些话,往往也是有些相似的。

    至少,也是大同小异。

    而靠右的那间房中,每次出来的人都是喜笑颜开,自然是听那个和尚说了不少吉利、好听的话。

    谁不喜欢吃好的、穿好的、听好的?人之常情嘛……

    “仲大哥,你说……,这东西,真的有这么灵验吗?”。

    来到大空寺,慢慢悠悠转了半天,程默还是没有看出什么门道,他看到抽签后,似乎有些手痒痒了。

    仲逸微微摇摇头,慢慢驻足道:“这个嘛,就看你怎么看、怎么想了……”。

    “哦?愿听这位公子赐教,在下洗耳恭听”。

    程默施礼笑言道:“还别说,仲大哥真有几分‘得道高僧’的感觉,尤其那句“怎么看、怎么想”,简直神了”。

    这小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