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6 文章两篇(第1/2页)  大明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国之土,高山连绵、幽谷谧谧、苍翠蔽日。山下有河、河中有水,清水连连、溪流相映。此山此河,山河相依。山中院木亭、河中鱼虾虫草实乃一景。

    此处,是我家。

    ……”。

    家中之事安顿妥当,仲逸便从扬州起身回京,按照与师姐当初合意入京之前,先到凌云山拜见师父凌云子。

    因为时间所差,仲逸并未收到仲姝从京城寄来的书信,否则此刻他早就奔赴京城了。

    师徒再次见面,仲逸顾不得其它,首先遵照凌云子嘱咐下次见面,务必要以‘凌云山’为题,仲姝与仲逸文章各一篇,念于凌云子听。

    为使师父无从笔迹看出到底是谁所写,仲姝将仲逸写好的文章再次誊写一遍如此一来,两份皆是她一人笔迹。

    此举虽是仲姝一时起了玩心,不过确实倒有几分乐趣。

    方才念完一篇,见师父并不言语,仲逸便拿起第二篇开始继续念道。

    “……

    山中有茶香、尊者可独饮,对弈亦一人。山下有清湖,湖中可觅鱼。米香与鸡汤,天下鲜美皆在此,此乃平生一餐最难忘。

    白衣宛如云、青丝如浸墨,唇如樱花、齿如雪,最是容颜难相忘。前世未谋面,今生不曾见,眼前之人真笑颜,此乃平生才懂为何心要动?

    从此有兄长,尊者亦师又亦父。

    此处,是我重生之地。

    山之高,高入云霄可见巅,水之深,深入暗渊终现底。人之高,曲曲数尺之体,上可射得云中雁,潜水十尺可觅宝。

    志之高,高于云而沉于渊,高可穿云再登峰,淀而隐隐终难侧腹中装万民、胸中有山河。清风徐徐、羽扇微微,笑谈间,千军万马来相见。

    此乃凌云山”。

    ……

    仲逸终于将师父嘱咐任务完成,只是仲姝还是想错了当初他所誊写的那份,仲逸压根就没有念。

    无须笔迹只需短短几句,到底是他二人谁写,自然一目了然。

    只是,方才第二份所念并非之前写好,仲逸手中所拿的只是一张-------白纸。

    方才那篇竟是他即时所作。

    “逸儿果真文采了得,都能做到出口成章了”,凌云子笑道“姝儿写的也不错,为师甚感欣慰”。

    此处是凌云山,容不得半点含糊,仲逸立刻如实道出其中原委“并非弟子有意瞒着师姐,而是其中提到她……”。

    “逸儿无须解释,我们都知道”,一旁的卫缨立刻笑言“快,你祖父、爹娘一切可好?该为洛儿道喜了吧?”。

    “家中一切安好,祖父已为儿取名一凡”,仲逸面露难色道“弟子从扬州临走之时,祖父与爹娘曾叮嘱为日后儿不再受当年陆家庄之事所扰,还有弟子在义中村的经历,恐他日后问起,一时又无法解释……”。

    “无须解释,孩子姓陆,是陆家新的开始”,凌云子打断他的话“陆家庄之事对你影响深远,无论义中村,还是凌云山,日后都不必再向一凡提起”。

    末了,凌云子微微叹口气“当年之事,你也无从抉择,就不要让孩子背负这些无畏的往事,平平常常的生活,对他来或许是最好的……”。

    “是,师父”。

    仲逸重重点头回应,心中一阵热流涌过按祖父与爹娘之意,孩子的姓氏等与师父商议之后才可定夺,没想到师父早就想好。

    想起当年在凌云山学艺之时,师父很少在他面前提到陆家庄之事,可在下山之时,却精心为他安排去了蠡县,其实师父心中从未忘记过。

    此次,也不例外。

    仲逸在京城与罗龙文、严磬周旋,而这些人正是当年陆家庄之事的幕后重要之人,况且文泰还在刑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