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0 我的三百弟兄啊(第1/3页)  大明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漠南,大明军营。

    数通锣鼓声后,所有将士顿时停止欢呼,作为朝廷钦点的北征指挥使耿攸军,尽管此时忧心忡忡,但还是要做出一副胜利者姿态。

    这庆功酒还是要喝的。

    此次北征首战,朝廷大军死伤千余人,但敌军一万兵马几乎全军覆没除了主将与先锋阿帖木儿外,剩下不足五百人,与当初想象大破明军的初衷相差甚远。

    此外,敌军派出五千兵马作为支援,只是摄于宗武那支突袭的人马,鞑靼各部军心不稳、首尾难顾,虽将主将与先锋等人救出,但却折损两千余人。

    伤亡惨重……

    首战告捷,朝廷大军自要庆贺一番,行军打仗,都是拎着脑袋行走之人,杀敌制胜自是不必,可论功行赏更是少不得。

    首战折戟失利,鞑靼部各级头领被召来连夜议事,与之前力战的主调不同,如今不少人建议暂避锋芒,而一向主战到底的阿帖木儿等也因身负重伤,一时只得忍了下来。

    次日午后,敌军相继拔营后撤一百里,看来短期内是不会有大的动作。

    而朝廷耿攸军所率之部,根据之前的部署硬是冒险率五千精兵继续攻打,做出一副不久朝廷将有大军来援的架势,似乎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

    原就打算试探一番的鞑靼部更是避而不战,尽管为此又损失近三千的人马,可坚决以退为主、以守为主,几乎不战。

    吴军师建议目前敌我动向不明,敌军后撤百里,其动机更是不甚清楚,贸然进军恐有危险。况且继续向北无论地形、气候、将士生活习性,甚至于粮草供给、后方支援,皆是对敌军有利,而对我军不利。

    据此,耿攸军下令我军继续原地扎营,没有命令不再贸然出兵,当地州县备好粮草军械,以备随时再战。所有阵亡将士全部运回,负伤军士全部医治,伤情得以控制之后,先行回京。

    可接下来的战事如何部署,只得等朝廷新的旨意。

    其实,大战之后,耿攸军便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将战报传到京城,算着日子,早就应该见到传旨之人,可北征大军却迟迟未收到旨意,无奈之下大军只得原地待命。

    “弟兄们,此次我们首战告捷,歼敌一万五千余人,官定会向朝廷上奏,为各位请功”,灯火之下,耿攸军高举酒杯,大声喝道“来,为我大明之威,满饮此杯”。

    好……

    这时,吴军师立刻上前吩咐左右“叮嘱将士们,只得饮三杯,之后各自原地待命,心敌军偷袭”。

    回到营帐,方才意气风发的耿攸军脸色立刻暗淡下来,见吴军师进来,他急忙起身问询‘怎么样?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兄弟们有信没?宗武他们有音讯吗?’。

    “没有……”,吴军师脸色深沉、只得微微摇头“派出去打探的兄弟,算上这一拨,已经是第四拨了,依旧没有林百户他们的消息”。

    “我的先遣队、我的宗武兄弟、三百位好兄弟,完了……”,耿攸军才饮一碗,重重将酒碗摔碎。铁骨铮铮的男子,此刻却眼中泪花闪烁“是我对不起你们啊……”。

    吴军师见状只得上前安慰“据敌军俘虏所,宗武那支先遣队拖住大股敌军,杀敌竟达两千之余,鞑靼部恐他们之后再有援兵,更不敢轻举妄动。

    据此,先遣队牵制敌军一万有余的兵力,即便兄弟们遭遇不测,那也是立了天大的功劳,两军阵前,死伤是再所难免,大人不必自责……”。

    耿攸军此刻哪里还能顾得上这些,他质问道“朝廷传旨意的人还未到吗?”。

    “没有,”吴军师依旧摇摇头“我吩咐过了,向南一百里都派了我们的弟兄,只要信使朝北而来,立刻就可到达军营”。

    末了,他补充道“或许,下一步战事,朝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