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章 再回蠡县(下)(第1/3页)  大明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蠡县城门守卫头领刘三却没有那般惆怅,对于他来这日子怎么过都是一天,能吃就吃,能喝便喝,反正只要做好这守城的差事便万事大吉。

    只是当初一心巴结樊文予与仲逸,最后却碰了一鼻子灰,樊文予去了刑部,自己当初那么大的“功劳”,找谁去?

    此刻,刘三正穿着一件单薄的衣衫,旁边的卒早就为他泡好热茶,天气热了,应该躲到树荫下,城门进出再无那么多可疑之人,随便看看就行了。

    就在他随意向外扫了一眼,脸上立刻一阵紧张之情,急忙起身来,整理一番衣冠,跑着向门口而去,嘴里却不停道“吆,原来是仲先生啊,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仲逸寻声望去,果真是刘三这子,离开蠡县这段时间,倒把他给忘了。

    进这蠡县城门,怎么能少了他呢?

    “我今儿是什么日子?这枝头的喜鹊叫个不停,原来是仲先生回城了”,刘三手中端着一碗茶水,满脸堆笑道“天儿热,先生快饮杯茶水,这次来了不走了吧?上次衙门议事,李知县还念叨先生呢,咱们蠡县可少不了先生您啊”。

    仲逸望望他,接过手中的茶杯,苦笑道“三哥,多日不见,你这嘴皮子的功夫还是如此了得?我看啊,咱们蠡县缺了谁都可以,但就是不能缺了你刘三”。

    刘三急忙上前为他让座,开口便是“先生笑了,我刘三在这蠡县混迹多年,也算是见过不少人,但打心眼里佩服先生,还记得不?当初抓捕那十流寇时,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进城而来,我就差点喊先生为卧龙转世、凤雏再现了……”。

    仲逸急忙摆摆手,这子太能了,他只得插话道“好了,好了,李县丞,哦,不,李知县,还有沈捕头他们都在城中吧?”。

    刘三急忙将刚才的话收住,但脸上依旧是笑意浓浓“在,都在呢,他们要是知道先生回来了,不定怎么高兴呢”。

    ……

    “什么?你的是真的?”,沈尘向一名差役问道“刚才还呢,怎么仲先生回来,我们一点都不知道呢?”。

    那差役肯定道“没错,三哥亲自交代的,仲先生进城时,我可是亲眼看到了,此刻他应该到县衙了吧?”。

    县衙书房中,李序南正与仲逸交谈,当初二人以文交友、以诗词交心,交情自非常人可比,私下里同样以兄弟相称。

    如今李县丞成为李知县,他便直言道“方才还起贤弟呢?既回到蠡县,想必樊照磨那边都已妥当”。

    顿顿神,李序南继续道“不知贤弟可否继续留在县衙,做我这知县的幕友?”。

    仲逸对此有些始料未及,若是樊文予没有离开蠡县,若是没有自己的身世之谜,或许他会一直呆在这蠡县城。

    他为蠡县人,在县衙又有这么多的好友相伴,其中的这份感情不是其他州县可比的。

    可如今家人得以团聚,樊文予也离开县衙,在京城时,从外叔公认出自己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一切--------他不会在这蠡县呆下去了。

    “李兄推心置腹,我甚是感激。只是樊兄从蠡县一路走来,最后落得如此结局,我已无心衙门做事”,仲逸叹道“如今家中祖父年迈,娘子洛儿已有身孕,我要撑起这个家,打算去京城做些事,赚点银子,孝敬长辈、抚养子女才是”。

    李序南微微摇摇头,一番感触道“贤弟所言是真话,亦并非真话,以你的谋略才干,绝不会满足于养家糊口这等俗事。不过人各有志,君子不强人所难,你去意已决,为兄也不执意留你了”。

    仲逸笑道“兄文采横溢、清廉自律、心系百姓,自是我蠡县县衙之福,亦是百姓之福,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对此愚弟深信不疑”。

    “哈哈哈”,李序南笑着摆摆手道“兄只可谋的一县之福,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