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义中村(第1/4页)  大明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秋之晨,朝霞初现,天边白云叠叠,村中叫声连连,鸡鸣狗吠、牛哞羊咩之音不绝于耳。对有些人来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对于耕农户而言一年之计在于秋才是眼前最为实在的。

    一直忙于秋收的村民们近几日格外兴奋,时节快至传统中秋佳节,一些妇人也不便出山下地,在厨房中忙着备些吃食。

    村西头的王家大院中却冷清了许多,仲逸没有睡到自然醒,一大早便起床来到院中,看这乡村的秋之美。

    原打算留在王庄观察仇佶的动静,孰料朱老大的出现立刻让整个事情变得清晰起来,此刻王姓两家人也已避难而去,如此便没有必要继续留在此处。

    按照罗氏兄弟的法,继续前行便要穿过一片密林,路过几个村庄,便是义中村,至于陆家庄,还要继续北行数日。

    仲逸想着尽快加快步伐,争取在中秋日赶到义中村,见过老姑之后再去陆家庄,设法调查一番当年那宗谜案也好给樊文予交差。

    想到义中村,仲逸昨晚的兴奋劲还消散,此次又逢中秋节日,真是喜上加喜,归心似箭之意立刻令他坐不住。匆匆回到房中将罗氏兄弟唤醒。

    罗英嘟囔道“仲先生,不是睡个自然醒吗?这才什么时辰啊?”。

    仲逸打开窗户,大声道“我们在王庄与牛头山已耽搁数日,樊知县可是定好往返时日的。况且,我们正好去那个陆家庄看看,看看村中人怎么此事?”,他转过身来继续道“顺便看看二位的推断到底有几分真来几分假?”。

    罗氏兄弟听的此言立刻来了兴致,片刻的功夫便到仲逸眼前。

    三人稍作收拾后便即刻启程,鉴于王庄的失误,他们决定专选环境敞亮、邻里和睦的村庄歇脚,且三人分落不同人家入住,互相间也好有个照应。

    罗英建议如遇到实在不愿“收留”他们的村庄,可表明身份并与当地里长之类的“官”明情况,如此便可省去很多麻烦。

    起初仲逸并不赞同此举,但思虑再三还是赶路要紧,况且发生牛头山之事,他对樊文予也有个法,就当是为了再次遇匪而做的权宜之计吧。

    一阵秋风一阵凉,一层秋雨平添几分凄凉。没有人烟的地方便没有生机,没有了生机便没有了兴致。

    好在丰收最是田地间,农家人最知夏暖、秋凉、冬之寒。四季耕耘、起早贪黑,为的就是仓满囤满、吃穿不愁,奈何一个匪患如同白菜剥皮,层层扒去的都是可食之处。好在他们有吃苦耐劳的干劲,辛劳一年,这些人还能吃饱肚子,总算不至于挨饿受灾。

    一路走来,仲逸仔细记录着当地风土人情、所需所取,如同户部某位老主事或老书吏一般在田间拿着账,嘴里念念有词田产、黍谷、农桑、税赋、人丁……

    三日后,他们终于将附近相连的几个村庄走访一遍,黄昏时分罗英指着前面道“仲先生,下一个村子便是义中村,坚持一下,我们今晚就在那里留宿”。

    仲逸想着若是今晚继续前行,到义中村必是天色已晚,见面多有不便,况且,当初离开村子时就是那可怕的夜晚,这次回去他绝不会再走夜路了。

    想到这里仲逸若有所思道“就在此地留宿,明日一大早出发到义中村,牛头山之事历历在目,我们还是不走夜路了吧”。

    晚饭后仲逸独自来到院中,天空月儿正圆,一片祥和之意明日就是中秋佳节,明日就可见到老姑了。

    ……

    次日凌晨,罗氏兄弟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却未见仲逸人影,起初还以为他又去田间溪边找寻灵感吟诗作赋去了,这是他们文人特有的习惯。

    谁知推开房门却发现他们的这位仲先生依旧静静的躺在哪里。

    罗英笑道“仲先生,怎么还懒床了?平日里你可比我们都起得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