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轻松的攻下了临淄城,军队的伤亡极小,这使得汉军军心大振,同时对投降的齐军与临淄城内的齐国百姓也是一种威慑。有感于汉军强大的战斗力,齐**民对张政的安排很是顺从,很快临淄城恢复了秩序。
占领临淄张政需要处理的事务一下子多了起来,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在百忙之中张政特意抽出时间带着丁勇出了临淄城。
“大王你这是要去哪里?”丁勇现在很为张政的安全担心,如果再出了汉王被人围困的事他就不用回汉国了。所以现在张政不管走到哪里丁勇都跟着。
“我去看看稷下学宫。”张政回答。
“稷下学宫是什么东西?”丁勇满脸迷茫的问道,他真的没有听说过。
“没学问。”张政笑着为丁勇解释道:“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齐的官办高等学府。”
“战国时办的学校,那很有些年头了。”张政在汉军举办了军事学校,丁勇是明白高等学府是什么意思的。
“稷下学宫建成是有很多年了,它始建于齐桓公时期,就位于这临淄城的东门附近。”张政边走边向丁勇解释。
“离的不远就好,一个学校起这样一个名字是为什么?”丁勇的学问有限不明白这名字有什么讲究。
“这临淄城的东门也叫稷门,这学宫就在稷门附近所以叫稷下学宫。”
“就这么简单啊,我还以为有多复杂呢。”丁勇松了一口气说道。
“名字虽然简单,这稷下学宫却不简单。稷下学宫是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不少人是善于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游说当权者的能手,故在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之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张政这时希望跟随自己来的是元芳等人了,没准元芳还能向自己介绍点儿稷下学宫的逸闻趣事,而不是自己在这里费劲的进行科普。
“稷下学宫培养了这么多当官的,我们汉军正缺当官的,大王您正好把他们请过来封些官,封他百八十个,比那个宣王封的还要多。”丁勇的关注点总是与众不同。
“你的愿望恐怕实现不了了。你看咱们到了。”张政指着前方说道。
“啊,怎么会这样。”丁勇随着张政指的方向看去,只看到了齐腰深的荒草和一处处的残垣断壁。
“什么事物都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这稷下学宫也不能免。稷下学宫鼎盛时期有几千人在这里学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对学宫的重视程度减弱,最近几十年又是战乱连连,齐国光灭国就灭了好几次,这齐国的都城也不再是安全的地方。所以这些建筑也就毁于战火了。”张政不无遗憾的说道。
“学宫就这样完了。”丁勇找点儿人才的计划落空了。
“学宫的建筑倒塌了,人也四散而去了,但学宫的精神没有变,还有许多学者都认为自己传承自稷下学宫。不断的刻苦钻研,成为了某一方面的大师。”张政此来也是为了缅怀一下稷下学宫的精神的。
“是这样啊,那我们在蓟城办的学校会不会办的也这么有名。”张政对教育还是很重视的,从开办工匠子弟学校开始,逐渐也培养出了一批掌握新知识的年青人。丁勇认为蓟城开办的学校所学的东西已经很高深了。
“那是当然,我们蓟城的学校虽然没有培养出学问大家,却会培养出更加实用的人才。”张政在蓟城开办的学校学习的内容,是经过千百年的考验,可比那些古书中的学问实用的多。
张政和丁勇面对着稷下学宫的遗址感叹了一番,才返回了临淄城。见大王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