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0章 百米佛塔(第1/3页)  三国矿业大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虽然小麦仍是天竺的主食,但水稻也已经广泛种植。时值六月初,众人一路看到许多僧伽罗人的村庄和青青的稻田,说明岛上内陆地区人口相当不少,不像大家环岛航行时所看到的沿海地区,除了偶尔看到一些渔村之外,基本上都是一片荒芜。

    袁耀询问阿鲁勒太子僧伽罗的人口,他告诉袁耀和郭嘉,僧伽罗在籍人口12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岛屿北部平原地区,尤其是首都四周。

    这个人口数量让袁耀和郭嘉有些吃惊。要知道,斯里兰卡岛比大汉的夷洲和朱崖洲大不到一倍,但是,人口竟然比两岛人口总和还多出好几倍。

    然而这还不止,阿鲁勒说,还有数量不明,至少也有近十万人的不在籍人口,主要是生活在南方山区的维达人部落。

    “不瞒二位,”阿鲁勒对同乘的袁耀和郭嘉说道,“父王上个月南巡,实际上是带兵去平定南部地区。为了避免泰米尔人趁机来犯,因此对外只称南巡。”

    “哦?”袁耀和郭嘉对视一眼,袁耀道,“难道南方发生维达人叛乱?”

    “叛乱一直存在,数百年来,僧伽罗都未曾完全统一过全岛,一直跟南方维达人部族发生战争。”

    郭嘉道:“既然如此,为何不让他们在南部独立建国,何必要持续数百年征战不休。”

    “倒不是我们不同意他们独立,数百年来双方无数次盟誓互不侵犯,但长则数十年,短则数年,那些盟誓便都成为空文。再说,南方部族各自独立,没有统一的官府,这几个部族停止侵犯,另外几个部族又来骚扰,我王国不胜其烦,因此一直想要把他们全部赶出山区,圈定在平原地带加以管制。”

    “可是仗打来打去,一直没法平定,对吧?”袁耀道。

    “没错,南部山区全是莽莽丛林,我僧伽罗人惯于平原生活,根本没法进山剿清。”阿鲁勒叹道。

    他不说,袁耀也明白。后世20世纪到21世纪初,斯里兰卡政府掌握的资源比今天僧伽罗王国要强一千倍,都被分裂势力猛虎组织弄得焦头烂额数十年,在这个年代,叛乱势力只要往山里一躲,你就永远也剿灭不了。

    僧伽罗如此,大汉也是如此。大汉统治的区域,表面上北达燕山,南至交趾,实际上长江以南山区之中,存在大量不受大汉官府控制的少数民族部族。

    这样的脱籍人口,在大汉多到什么程度呢?到了三国鼎立后半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担任东吴丹阳太守,他采用派兵进山破坏农田的方式,逼迫丹阳山越出来投降官府,成为编户齐民,最终得到十几万人。

    这才仅仅是丹阳山中的人口,而且肯定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出来。所以,全国南方、西南方、西北方还拥有面积数十倍于丹阳郡的山区,到底生活有多少不受官府管辖的治外之民,简直难以估算。

    僧伽罗人是公元前5世纪时从印度半岛迁到斯里兰卡岛,当时岛上已有一二十万最早的土著居民维达人,他们大约两万年前就已经生活在斯里兰卡岛。

    僧伽罗人来到之后,不断蚕食他们的土地。由于僧伽罗人有先进的农业文明和航海技术,因此逐渐掌控了北方平原地带和海岛沿岸,维达人只好退入南部群山之中以采集狩猎为生,保持维达人的原始生活方式。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或者想要夺回祖先的地盘,维达人时不时出来袭击僧伽罗人。而每次漫长的战争过后,维达人损失惨重,不得不同意停战,休养生息过后,便又出山劫掠,如此循环往复已经持续数百年之久。

    有些部族不愿无休止地战争,从山里搬了出来,跟僧伽罗人学习耕种,但有些部族固守采集狩猎的传统,不愿改变上百万年的生活习惯,因此坚持斗争。

    当然,僧伽罗王国最大的威胁不是土著居民维达人,而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