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动力(第2/2页)  明末汉之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黄汉手里有六万石麦子可以灵活支配,如今永平府地界到处缺粮,嗷嗷待哺的升斗小民不知凡几,可是白送粮食很明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黄汉经过思考灵机一动,他下达命令继续给予农民帮助。

    只要登记了姓名验看了身份,记录下具体家庭地址,并且承诺种植甘薯和马铃薯的农民,都是优先帮扶对象。

    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每一户可以向黄家借贷九斗麦子,在秋收过后,并且规定了截止日期在十二月十五日,借贷了九斗麦子的农民只要还一石麦子给黄家就成。

    黄汉的这个命令不仅仅张贴了告示,还安排学兵在十几个大集镇宣传,很快升斗小民就得知还有如此好事,许多人家急匆匆拿上粮袋赶到开平镇借粮,生怕去晚了这样的好事轮不到自己。

    为何半年收取百分之十一的利息还导致老百姓认为占便宜了,人人趋之若鹜?

    那是因为老百姓向地主老财借贷的利息要高出几倍都不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粮价一直在波动之中,寻常年景青黄不接之时乃是一年内粮食价格最昂贵之时,秋收之后粮价最贱。

    今年还不比往年,闹了兵灾,粮食价格高得离谱,一石麦子的价格都已经突破了二两银子,寻常年景麦子基本上不会高于八钱银子一石,现在的粮价早就翻了倍。

    粮食最贵的时候能够借到麦子,粮食最便宜的时候才要还本付息,即便农民的算术不好,只要不是太傻,都能够算明白这个小账。

    这就是黄汉这个现代人的高明之处,不无偿送粮食给老百姓,而是在他们最渴求粮食的时候借给大家。

    放出去六万石麦子,可以使得粮价被遏制,又可以让许多面临饥饿的升斗小民活下去。

    黄汉虽然不是商贾,但是他也必须屯粮,不能因为粮食的贵和便宜使得存粮不足,屯粮不是为了囤积居奇而是为了平抑物价,为了在老百姓最难挨的日子拉他们一把。

    人口基数乃是大发展的原动力,黄汉本着竭尽所能带领老百姓渡过粮荒的原则做事,过了今年,京畿之地要迎来六年太平。

    因为如果历史如故,崇祯九年建奴才会再次入寇京畿。

    


    


    ps:书友们,我是实在闲得疼,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