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投桃报李(第2/2页)  明末汉之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安家费的以后就是黄大人的家丁,不想跟着去永平府的人现在就可以走了,他们留下的名额马上会有其他边军骑兵取代。

    好不容易从几百人中胜出得到了成为家丁的机会,外面虎视眈眈这个好机会的边军有上百人,被选上的骑兵舍不得放弃,都拿了银子委托同乡带给家中父母或者妻儿,他们毅然决定去永平府跟着家主卖命。

    郑国昌不仅仅用了心思还下了本钱,又拉下老脸去吏部、兵部托关系,为儿子运作了一个不入流的小官。

    他知道次子郑孝文不是一个读书的料,现在只弄了个监生功名。

    在大明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监生有贡生和荫生之分,前者是府、州、县生员也就是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入选,后者就是拼爹的结果。

    连秀才都考不上靠祖荫入监的儿子,要凭借读书考中举人,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大明科考还是相对公平的,考秀才说不定还可以通过家世给县尊施加压力得到另眼相看,考举人那可不是一般的难,托关系找门路基本上没用,唯有靠自己熟读四书五经的实力。

    秀才只是士子而已,得中举人才算鲤鱼跃龙门成为了士大夫。科举制度也是封建王朝给予老百姓出人头地的希望所在,朝廷查处科考舞弊也相当严格。

    况且参加乡试考举人功名的秀才、监生何其多也,录取率有时达到百中取一二,如此吸引眼球的公开招考,不知被多少人盯着,想要舞弊谈何容易。

    郑国昌自认为没有这个能力让次子走科举正道成为士大夫,为了郑家后继有人,他决定另辟蹊径,谋划着让儿子靠军功上位。

    现在机会来了,后金军入寇,朝廷正是用人之时,一文不名的低级文官连升七八级已经不是神话,由一介布衣摇身一变成为将军也有了先例。

    老谋深算的郑国昌决定为儿子运作,给郑孝文谋求了一个从九品随军见习主簿的差事,就职营伍是黄沂州的把总,具体工作就是核算军功、领发钱粮、起草文书往来等等。

    他给儿子写了书信,把自己的期望跃然纸上,嘱咐郑孝文听从黄汉的命令。

    ————

    新书盼支持,弱弱的问一句书友们,要一些推荐票可否?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