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九十五章:为何而战(第2/2页)  明末汉之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白杆兵追得急了,保不准流寇就会如同当年打曹文诏总兵官那样设伏对付你们,白杆兵绝大多数是步兵,受限于机动力,万一被困陷入苦战毋庸置疑。

    川北地形复杂,可以布置埋伏的地方何其多也,本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瞧着白杆兵吃亏?

    此时不急于北上追击才是以不变应万变。况且咱们在成都地区滞留,也不可能消极,面对饥民百万,面对盗寇几万,每天要忙的事情多着呢。”

    秦拱明在“红旗军”中学习一年多,深知黄汉麾下没有浪得虚名的将领,听了顾准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

    流寇总是要消灭掉,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使得白杆兵拥有压倒性优势之时才能够给予雷霆一击。

    现在先把被流寇破坏的地区及时恢复才是硬道理。

    他率先表态支持顾准,道:“顾将军深谋远虑见解独到,我们应该接纳忠言,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急匆匆北上。

    如果由着姑母的性子,即便白杆兵打败流寇也不可能形成聚歼,至多是击溃,追出四川又能如何?

    那里赤地千里还被走在前面的流寇再次洗劫,咱们的军粮如何保证?

    走山路千里运粮谈何容易?这得动用多少兵力和民夫,他们又得吃掉多少粮食?

    经过的地区都是严重缺粮,遇上面临饿死的川中父老咱们运粮的队伍怎么办?

    肯接济灾民咱们自己就没得吃了,不肯接济,导致成千上万父老饿死,咱们白杆兵究竟是为何而战?

    这还没有算上途径地区的土匪、山贼、当地的流寇,他们如果得不到粮食也将要面临饿死的命运。

    见到了运输军粮的队伍,一个个都为了抢到粮食而拼命,一路运粮就会面临血战一路,最后白杆兵能有多少人幸存,能够运多少粮食到达陕西?

    万一咱们的主力一直追到陕西遭遇建奴,以白杆兵宁死不屈的刚毅,此次真是出川容易回川难啊!”

    马祥麟不以为然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诚,大不了殉国而已!为国家而战斗总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岂不是落了下乘?”

    这番话有煽动性,不少白杆兵将领都高昂起头,脸上充满不惜死战殉国的豪情。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