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六章:权衡再三(第2/2页)  明末汉之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才能够伤亡最小化,战果最大化,因此何时出击?攻打何处?届时都不会请旨。

    很明显黄汉这是要把自主权要足,但是理由冠冕堂皇,皇帝没有理由拒绝,只得表示同意,也同意“红旗军”在京畿之地招募良家子从军。

    皇帝没有跟黄汉扯兵额之事,默许他招兵买马多多益善!

    因为他希望黄汉兵强马壮能够做到五年平辽,反正不管黄汉麾下实际兵马有多少,朝廷一个月只给三十万两银子,这个数量在不被贪墨的情况下仅仅够给十万余将士们发饷、吃饭而已。

    如果黄汉大张旗鼓扩军,每个月不知要贴补多少钱粮,三年五载下来,把黄汉这个大财主拖穷了也未可知,五年后建奴被打败,黄家财力又捉襟见肘,岂不是更加有利于朝廷?

    没几天,“红旗军”的宣传队在刘在旗亲自带领下来到了漳河、卫河、海河一带招募良家子参加卫所军。

    开出的条件比招募随军劳役高了不少,每个月给银一两给杂粮五斗,被录用者当场领取三个月的预发粮饷,家小立刻享受军属待遇,随时可以办理粮本。

    这里群众基础好,几十万参与挑河的老百姓都在念念不忘“红旗军”,曾经有几万主动要求从军的青壮年被拒绝,因为那时候有兵额限制、还有财力限制。

    现在好了,大发展了三年,黄汉的财力翻了倍还不止,又跟皇帝谈妥了条件,每年能够实际到手的粮饷也翻了倍。

    以前辽饷份额“红旗军”占比只有一半不足,还要承受各级漂没,去年全年最后到手的数量也就是一百余万两银子。

    如今用不着给各级官吏分好处,朝廷虽然给出的辽饷少了一小半,但是黄汉实际到手反而能够多出一大半。

    富国强兵的路必须走通,哪怕披荆斩棘也要迎难而上,朝廷不给一两银子,黄汉也不能耽误了练兵和布防,现在一年能够拿到朝廷三百六十万两银子,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善莫大焉!

    有了钱粮、有了权力,无人限制兵额,此时不把身强体壮的热血青年接纳为卫所军,训练他们一年半载后转正为“红旗军”更待何时?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