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 129.激战北平(二)(第1/3页)  大明职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来的低级军官是张玉,他已经身为百户,一身的戎装让他看起来非常精神。

    来到外面,朱棣问道:“有什么军情?”

    张玉没说话,旁边站出姚光启解释道:“是我让他这么说的,刚才里面的局面太紧张了,只有这么说才能先请王爷出来,王爷此时切不可冲动。”

    姚光启刚刚从外面回来就看到屋内一幕,便急中生智想出了这个主意,此时他也是刚刚知道蒙古人来犯的事,他还不清楚朱棣的想法,但却也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立功扬威的机会。

    “王爷做何打算?”姚光启单刀直入的问道。

    朱棣早已成竹在胸,大声说道:“本王麾下有左中右三护卫,合北平都司下辖九卫,总计十二卫将近七万人马。朝廷在蓟州,顺义,香河一带,还有营州前后左右中五屯卫,加起来这便是将近十万大军。我将亲率大军北上经开平,合开平六卫之兵,我手中便握有二十三卫之兵,这足足十二万人马,我军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有了这十几万大军在手,难道还怕他区区几万蒙古人?”

    姚光启琢磨了片刻:“我不知兵,但王爷之谋听起来似有不妥,我军人马虽多,但一来分散布防,集中起来需要时日”姚光启的话被朱棣一摆手打断了,他其实是怕朱棣过于冲动思虑不周,不过姚光启注意到,一旁的朱能在一个劲的对着自己使眼色,姚光启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便没有接着往下说。

    他深知朱能平日比自己谨慎的多,用兵的谋划也非常周详,有朱能和张玉共同谋划,战法上应该不会有大的纰漏,而此时的情形更证明朱能之前已经和朱棣有所准备,所以姚光启便改换了话题:“王爷既然已有谋划,何必与那张敬纠缠,我有一计。”说着附在朱棣耳边耳语了一阵,朱棣听着露出一丝狡黠的笑。

    不多时,朱棣回到大厅,表情依旧是那么严肃,但身上已没有了刚刚的杀气:“既然诸君坚持按照朝廷制度办事,我也不是跋扈无理之王,本王就与诸君一起等候朝廷的令旨。不过,兵暂时不调,军令也可以暂时不下,但我辈不能在这里空耗干等,必须要先研究出一个对策来,一旦朝廷的旨意和兵符一到,我等立刻按计划行事,也不至于误了大事。”说着朱棣再次来到张敬面前,低头对张敬说道:“张都指挥使以为如何?”

    张敬赶紧起身,硬挤出一丝笑:“王爷思虑周全,末将佩服之至。王爷有何高见,请明示。”

    朱棣拍了拍张敬的肩膀:“蒙古大军前来,北平城该如何应对,如何让百姓免遭涂炭,诸位现在就在此地商量,一定要商量出两套对策,商量出了结果,报与本王。商量不出好对策,谁也不许出这个门,诸位在这里的吃喝用度,都由王府按时供应。”

    张敬一听就明白了,激动的站了起来:“王爷,北平防务,去岁已有成法,诸位各司其职即可

    ,何须再商谈对策?”

    朱棣冷笑道:“亏你还是多年的老行伍,居然想拿过去的办法照搬?照这么说那天下的仗就好打了,你来说说,古往今来的名将们,都有哪些固定的成法可以用?”

    这一句话把张敬问住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千变万化这是兵家的常识,朱棣这么问,张敬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兵法反驳的,但张敬哪肯服软,嘴里嘟囔了一句:“这算什么?软禁吗?本官还有职责在身,我要”

    朱棣原本已经往前走了,但突然回头,用刀锋般犀利的眼神盯着张敬:“怎么?你还想硬闯不成?这里是王府,不容你放肆。”说道这里,朱棣突然大喊一声:“来人,把这个院子包围起来,没本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走出这个院子,如有违抗,格杀勿论。”说着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北平的军事会议进行的同时,千里之外,北方草原上,也正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