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宛城(第2/4页)  荆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洋舰队无勾长之子无勾智,被封在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地方:南阳地。山之南曰阳,洲之最南也可称为阳。南阳地在南洲最南端,红洋通往绿洋的必经之所。

    远在楚国万里之外的化外之地(比蛮夷之地还低一级),也就只有舟师将卒受封后会兴高采烈,陵师将卒对此毫不稀罕,他们宁要楚国一闾,也不要海外一县。

    在臣子们看来,大王无志于天下是显然的,秦国求和只要能答应他肯定会答应。对于这种结果,蔡文神情上虽然无奈,心里对求和没有半点反对。

    灭秦对楚国没有半点好处。仇已经报了,要占领的地方也全都占了,不想占的那些地方,给了也没人要,不过是多收些税赋。为了不想要的地方去打仗,愚夫才干。

    至于赵魏韩三国,在蔡文这些老氏族眼中,晋人不比秦人好上多少。难道秦国那些大夫谋臣、那些官吏将率,不都是晋人?秦人原本淳朴,秦人还在楚国大难时帮楚国复国(没有晋人的扶持支持,吴军岂能入郢?)。楚秦两国原本情谊深厚,不是晋人一边在秦国变法,一边入楚宫游说,楚秦怎会变成今日这等模样?

    齐人与楚国本无仇怨,最早是齐恒公牛气冲冲跑到方城来威胁(不就是为了蔡女嘛),风牛马不相及的,然后是两国争夺淮上之地。争地没什么,楚齐之间没什么大的仇恨,也没有什么情谊。即便楚国亏欠齐国(淖齿杀缗王),而今两救齐国,也全都还上了。

    蔡文的言语刺激着赵恒与魏间忧。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楚国将他们扔在一边与秦国言和,真要这样两国就悲剧了。

    “如此我等当速至宛城,向楚王表明利害?”赵恒用试探的口吻问道。

    “秦人求和,亦真亦假,未可全信。”蔡文道。“若秦人真心求和,对关东而言未必不是好事。”

    蔡文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见赵恒与魏间忧盯着自己不放。他只好再道:“十年来秦人数败,死伤多矣,然秦军仍可灭齐。我军虽数胜秦人,然可战之卒渐少,再战之,败将如何?”

    “楚军每战必胜,如何会败?”魏间忧不赞同蔡文的观点。

    “襄北之战,楚军败矣。”蔡文抚须道。这是十年来楚军唯一一场接近战败的会战,如果不是后续师旅急急增援,楚军必然阵溃。

    “襄北之战,乃、乃……”魏间忧想说又不好说。

    各国对襄北之战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秦军骑军可畏,四万骑兵猛击阵后,十五人纵深的阵列根本抵挡不住;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楚王指挥有误,他不该急急追击李信,而应该等所有师旅完成战斗再追击李信。

    “我军若败,国祚不存,亦将绝祀,君等真愿如此?”蔡文说话目光不再看魏间忧,而是看赵恒。魏国社稷还在,赵国就不同了。一无所有的赵人肯定不愿意和谈,灭亡秦国才能归复赵国,所以他提了绝祀。赵国祭祀并未断绝,联军如果败了,那就要绝祀了。

    “请相邦教我,我当如何?”赵恒还是不太明白蔡文的意思。

    “大王召各国遣使于宛城,君何不前往宛城一问?”说服赵人放弃复国是不可能的,蔡文只能把这件事丢给郢都。回府后几经思虑他草草写了一则讯息,没有通过飞讯,而是入夜后让人放飞了一只鸽子。

    上洛到宛城并不远,丹水上正在运输军资,因此熊荆乘车前往宛城。他还在路上的时候,各地汇集而来的飞讯便把大司马府塞满了。

    意见汇总起来有三种,其一自然是不和。楚军攻势已经展开,之所以没有发动进攻,那是因为汉水净滩夏日不便行舟。要攻入关中,二十万大军的军资多不胜举,虽然从去年开始就输运军资,但需要的粮秣、辎重、水泥、河沙……还没有输运完毕。

    一旦完成物资的输运,攻入关中秦国不亡也亡,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