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
“或一二十年,或二三十年,全在保养。”熊荆大致说了一个数字。再想到现在造船的木材干燥时间只有五年,只能说基本达到了干燥标准(合格应该是六年),这样造出来的船不勤加维护,其寿命估计也就只有二十年。柏木、桧木如果干燥的时间很长,有十年以上的干燥期,不遇到大风浪说不定能用四、五十年。
“不会比硬木造的饕餮号寿短。”熊荆下了一个定论。“若明年不以大章造舟,而以三国所拆下宫室木料造舟,能造几艘?”
“这……”按计划是明年启用干燥了五年的大章造船,现在熊荆想更改这个秩序,先以三国宫室拆下来的木料造船,公输坚暂时还没有统计三国拆下的那些木料有多少。
“估计便可。”熊荆要的也不是准确数字,他只是希望能尽可能长的干燥木料。“三十艘?”
“逾三十艘。”公输坚道。“若木料皆可用,当不下七、八十艘。”
“如此之多?”熊荆有些吃惊,他有些不相信。
“然。”公输坚道。“三国皆为大国,大梁、邯郸、临淄立都已数百年之久,宫室之盛,我楚国不如也。若柏木、桧木可造,所造海舟将倍于楚国。”
“那明、后两年便以三国宫室木料造舟。”熊荆舒了口气。
“大王,”公输坚再道:“如此三国海舟将多于我,三国若……”
“多于我又如何?”熊荆毫不在意。“所有海舟皆受我管辖,多则何益?”
“臣知矣。”海外贸易利润巨大,越早下水利润越丰,身为熊荆的私臣,公输坚自然要为熊荆考虑。“臣明日便告之三国贵人商贾速速运来木料。”
“工匠若何?”木料的事情继上了,熊荆又问起了工匠。
“工匠无虞。”公输坚道。“三国匠作逾两万人,一些已分派至造渔舟。”
在临淄其间,四国商议的并不仅仅是构建一个调配资源的经济体系,还着重商议了四国军工后勤体系的互通,具体言之就是武器的通用性、以及后勤的互通性。
比如箭矢,楚国箭矢是改良之后的四棱破甲重箭,但三国的箭矢仍是轻箭,赵国受胡人影响极大,用的竟然还是两翼箭。这种箭矢适合马上使用,遇敌假装逃跑,跑着跑着忽然拉弓回身,‘嘣’的一声就是一箭。后来的罗马人在卡莱付出了三万多人血的代价后,非常畏惧这种射法,称之为帕提亚回马箭(parthian .shot)。
这种射法箭矢必须要轻,箭轻才能快,快才能防不胜防。楚国四棱重箭是不合适的,重箭虽然破甲能力强,但速度慢、射程短,重箭适合对付列阵的甲士。
轻箭、重箭、弩箭、连弩箭;木弓、木弩、连弩、荆弩;酋矛、夷矛、钜刃、盾牌;戎车、重车、青翰舟、大舫、大舿……。凡是和军事有关的武器、车辆、舟楫,乃至于道路、桥梁、车轨,都要统一标准,并要尽可能的和秦国分出差别、拉出差距。只有这样,四国才能真正在物质上联合起来。
“韩国亦愿派工匠来郢都。”公输坚说起另一件事。“臣不知可否……”
“韩国?”熊荆道。“韩国不可信,其工匠中必多侯谍……”
韩国和魏国不同,完全是秦国的附庸,熊荆早就不相信韩国。“工匠是否不足?”他再问。
“此时足也。”公输坚语断意不断。
“若每年造海舟五十艘,需工匠几何?”熊荆问道。
“四万足以。”公输坚道。“然,造车、造箭颇费时日,若能有韩国匠人,于我大益。”
箭矢是消耗品,赵齐魏三国都是用箭大户。楚军一卒虽然只有三十六名弓手,可仅仅是临淄之战,三万郢师就用去二十多万支箭。如果战争是举国之战,且经年累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