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九章 得胜保者失天下(第2/3页)  混血八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支持胜保军资,永清也根本没对胜保设防。胜保的斩首七百,则全是王知县堂下的衙役和城内的精壮百姓。王知县最不能忍的就是胜保诬蔑他归顺了固安军,他可真心是个忠臣,在距离固安不到五十里的地方坚守朝廷的旗帜,他容易嘛!王知县还等着朝廷的封赠褒奖呢!怎么能让胜保一句话就给打成反贼。但是胜保有兵啊!刀架在脖子上,王知县想不签也不行。有了奏折之后,胜保就开始在永清城里花酒地的玩乐,把王知县给扔一边不管了。王知县得了自由,却已经无处可去,他的衙门被胜保给占了。永清城里也没法呆,胜保麾下的乱兵满大街的烧杀抢掠,王大人现在可是“叛臣”,被他一时“义愤”给宰了就不划算了。暂到城外谋生的王知县,在城外遇到了衙门里侥幸逃得性命的老仆人,然后王知县便知道了他家人的情况。他的八十老母被乱兵踢死了,三岁的儿子给扔井里了,夫人和女儿则都被乱兵给抢走了,是不是被祸害死了,已经不得而知。王知县牙都快咬碎了,恨不得马上去找胜保拼命,但他也知道去拼命除了一死,他什么也改变不了。所以这个很有智慧的读书人,二话不就跑了。又是化妆,又是潜行,终于让这个满心仇恨的人逃到了宝坻,把满心的悲愤都化作了一份斑驳的血书。王知县自问是忠心于朝廷的,他这样的忠臣受到了这样欺凌,他希望朝廷为他做主。至于永清那些无辜的百姓,他们的冤屈,只能借王大人的东风了。王知县能逃出永清,完全是因为胜保大意了。在胜保的眼里王知县就是个沦陷区边缘的芝麻官,而且他自己已经在承认降敌的奏折上签字了,朝廷自然会处置他,根本不劳自己动手。他根本没想到王知县会跑,因为奏折已经上奏,王知县这个时候跑就是畏罪潜逃,更会坐实他的罪名。胜保哪里知道,王知县虽然混的不咋的,可人家也是两榜进士,京里也有能的上话的朋友。两宫太后、奕欣和文武大臣们,还没有消化这份信息量巨大的血书,更狠的就来了。王知县进京了,大批的言官陪着他聚集到了午门外,开始嚎哭请愿,要求朝廷严惩胜保。这下可就闹大了,别满朝文武,连京里的贩夫走卒都知道了这破事。奕欣召集亲信密议了一夜,能出点好主意的文祥被果兴阿抓走了,桂良等人吱吱唔唔的也没有主见,宝鋆到是想严惩胜保,可惜拿不出后续的方案。所以因为奕欣灵魂深处的懦弱,奕欣做出了一个无比错误的决定——支撑胜保。被咸丰打压了十年,奕欣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六阿哥了,他变得谨慎微,变得畏惧皇权。为了保住他来之不易的皇权,他必须打败果兴阿,他必须依靠那些骄横的武将们。所以他不敢处置胜保,他畏惧一旦失去胜保之后的局势。奕欣定计之后,又和两宫半商量了半,朝廷终于有了结论,当然也就是奕欣的那个结论。军机处明发上谕批驳了十七名言官的参劾,而且把王知县给抓了起来。王子语是自己在胜保的奏折上署了名的,现在是反口,他又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所的话,朝廷自然不会采信他的话。而胜保则有大批部下当证人,能够证明王知县降敌,所以朝廷相信胜保。至于永清城的惨状,则是无恶不作的固安军肆意祸害百姓的结果。朝廷最终的结论,王知县是一个叛臣,王知县在诬告胜保,胜保则是为国征战劳苦功高的统帅。刑部给王知县定了一个“叛国投敌,诬陷功臣”的罪名,拟充军乌鲁木齐。已经很亏心了,奕欣和两宫当然同意了这个处罚,但是胜保不同意。胜保叫起了撞屈,一连上了三封奏折,声称要和王知县对质,其实只有一个意思,要朝廷处死王知县。两宫和奕欣都非常气愤胜保的跋扈,不过形势比人强,已经到了这一步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王知县改判斩立决。王知县出红差的时候,从大牢一直哭到了菜市口,一路是不停的喊冤,同时也为自己的家属和永清的百姓叫屈。不少中下级官员都去给王知县送了行,沿途看热闹的百姓,也不那么兴高采烈了。王知县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