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二章 裤子和辫子(二更)(第1/2页)  混血八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皇帝已经哭了,这架按理就不能再吵下去了,不过西太后和肃顺都在气头上,全都顾不得了。雅文言情.org西太后为人争强好胜,而且她是主子,怎么肯受臣下的欺负。肃顺则是出了名的倔驴,以往可是没少,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她一定要报仇。上次奕欣来承德的事,两宫太后还留下了一个秘密没有告诉果兴阿,奕欣除了说了一些奇怪的话,还留下了一本奇怪的佛经。冰雪聪明的西太后,当时为了安抚恭亲王,也是为了多给自己准备一条路,就留下了这本佛经,而且还问了这本佛经的用法。今天她已经恨极了,八大臣触及了她的底线,她决定动用这本佛经。亲自动手做了一次剪纸之后,安德海便带着这份太后亲手做到工艺品,再次飞奔回了北京。

    西太后咬牙切齿的时候,果兴阿也不清闲,固安和承德两地的新兵最近都可以走出新兵营了,这本来是好事,但是果兴阿的心情一点也不好。承德这边有长喜的脑袋压着,无论是剪辫子,还是分连队都没出什么乱子,但是固安那边却差点闹出兵变来。八大臣因为董元醇和两宫太后对刚的时候,果兴阿接到了毕云涛从承德发来的公文,申请对于三营新兵给个特别照顾,不要剪他们的辫子。这没头没脑的申请,搞得果兴阿一头雾水,幸好杂务科的情报也到了,说明了固安的实际情况。

    毕云涛这三个营的新兵,主要是从山东等地来的难民,以及固安和周边各县的民间招募的。不过这次的人和以往的饥民有些区别,他们虽然也是为了躲避战乱逃离家园的人,但是出门的时候金银细软还都带着,并没有混到吃不上饭的程度。新兵营训练的时候,这些出身庄户的老实人,还没什么风浪,比果兴阿这边的旗人强多了。别说闹事,连逃兵都非常少。可是一出新兵营,到了按规定要剪辫子的时候,这帮人就不干了,说什么都不肯剪。毕云涛自己剪辫子的时候也有点抵触,所以并没太当回事,以为用军法吓唬一下就好了。哪成想这些新兵的态度非常的坚决,不仅没被毕云涛吓唬住,而且直接武力对抗。如果不是洗脑教育效果良好,各连指导员又都压得住场面,差点就闹出兵变来。虽然没真的打起来,但是毕云涛也没剪了新兵的辫子。

    杂务科办事向来仔细,他们还特意去采访了这些不愿意剪辫子的新兵,不过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

    “这辫子怎么可以剪!我们可以正经的规矩人,要是剪了辫子,这是算和尚,还是算老道啊!不僧不道的,多难看啊!”

    “大老爷们哪有不留辫子的,这没了辫子,以后怎么找媳妇啊!”

    “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毁伤!我们当兵吃粮,可也不能为了吃粮,就不孝吧!让我们冲锋陷阵,我们没说的,可是这辫子不能剪!剪了辫子,我们将来怎么去见祖宗啊!”

    “没了辫子今后怎么做人呀!”

    “俺得回家问问俺娘……”

    …………

    果兴阿看着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实在有些哭笑不得。这辫子在现代,可被认为是满洲鞑虏野蛮的象征,是对华夏服饰衣冠的摧残。清初多尔衮采纳汉官孙之獬的意见,强行推行剃发令的时候,可是引起了几乎动摇国本的大动乱,差点让大清提前二百五十年亡国。闫应元在江阴因反对剃发令,率领十万义民,力敌清军二十四万、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日,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最后江阴城破,义民无一降者,清贝勒博洛和明降将刘良佐纵兵屠城,江阴存者仅五十三人。

    闫应元在江阴城门上题写的;“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百年之后读来依旧让人心神激荡。可是才过了区区二百年,居然已经是剪旗人的辫子容易,剪汉人的辫子难了。

    “泽远先生,我可以剪了您的辫子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