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九章 咸丰的海棠野望(第2/3页)  混血八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极熊对于领土的贪婪,的确不好对付。

    “我们的地方,他们占着,如何才能收回来啊!占着,占着这地方还不成了他们的了。不能保全祖宗龙兴之地,朕死不瞑目啊!”咸丰扯开嗓子就嚎了起来。

    “的确是个麻烦啊!”果兴阿随口应付着,心里却是另外一番打算。原本的历史上,朝廷可是没怎么犹豫就把地给割了,实际咸丰心里这么不舍吗?

    “朕听说商讨对俄的事务的时候,老六已经乱了阵脚,是你给他出谋划策,才让他稳住了局面,没被俄国人红口白牙的便把咱们给讹了!”咸丰拉起了果兴阿的手,看着果兴阿的眼神里,已经又一些星星再闪烁。

    “我是给六爷出过一些主意,但都是拖延之策,稳住一时还可以,却不能解决北疆的根本问题。”

    外东北问题,不但要掐好时间节点尽快解决,而且关键还是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现在大清的国力根本就不是老毛子的对手,纵又妙计千条,国力不行也依旧是无济于事。想要收复外东北,必须从根本入手提升大清的综合国力,然后还要开放东北地区,双管齐下才又可能。

    “当下能稳住一时也好!云闲可有良策!”咸丰好像对外东北问题非常的上心。

    “京师和谈老毛子虽然没占到便宜,但是难保他们不会在关外继续生事。俄国在北疆驻军并不多,没有和咱们大打的能力,但是咋呼一下,吓唬一下我烟吉驻军还是很又可能的。眼下当择一良将镇守北疆,确保不再生变故。待到我大清国力恢复之日,再慢慢与老毛子计较。”外东北问题难度很大,果兴阿一时也没有什么靠谱的主意。而且果兴阿不习惯用满洲这样的称谓,而是选择了“北疆”、“关外”这样的字眼。

    “良将二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天下又有几个名符其实的良将呀!”咸丰倚在桌子上,一脸的惆怅。

    “这个……”果兴阿有点不会说了,他的印象里,大清末年能当得起良将的可真没几个人,而且他知道的就更少了,总不能把曾国藩弄到东北去吧!

    “烟龙江将军特普钦还算堪用,但是已经年逾六旬,实在是老迈了!吉林将军景淳,年纪到是合适,只不过才具怕是难堪大任!云闲可又什么好的人选推荐吗?”咸丰的醉眼中闪过一丝明澈。

    “人选上我说不好,但是稳定北疆的要务,我还说的出来。自我大清入关以来,以柳条边封禁了整个关外的庞大地域,禁绝了蒙古及汉人侵扰我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但是也导致了关外人口稀少,大片土地空置。汉人与蒙古人虽然不能大面积进入关外,但是确有不少的朝鲜人却偷越边境,在我境内开垦耕种,柳条边隔断的全是心向我大清的汉人和蒙古人。也正是因为关外人烟稀少,我朝无法在关外供养一支大军,纵使朝廷派兵前往也无法久驻。俄国人侵我疆土之时,我军无法就地征发民夫,粮草补给也无法就地采集,都要依靠千里之外的关内供给。战事未开,我军便先输了一半。所以要恢复关外失地,第一步便是移民实边,把烟龙江两岸建设成北地江南的时候,便是我军恢复故土之时。因此主理北疆的将领,不仅要能带兵打仗,还要有调度协理民政的能力。”果兴阿开始认真的想起了如何恢复东北。

    “嗯,云闲说的有理,特普钦和景淳也有开放边禁,招民垦荒的奏请!”咸丰好像清醒了一些。

    “开一两个县是不够的,烟吉两地都要开,最好连奉天也开。把人发进去,让关外之地的人口繁茂起来,这地方才守得住。而且把这些地方开发出来,可以结束朝廷供养三地的局面,缓解朝廷财政的紧张情况!”大清建国以来,这几个将军辖地的财政,都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皇帝还能得点贡品,户部可是什么都得不到。

    “嗯,朕考虑一下!”咸丰好像酒醒了,不过开放柳条边的事他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