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七十七十章(第2/3页)  辽东之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们盘剥之地。    到了天启、崇祯这两朝就更加的不堪。    好歹人家朱翊钧还搞了了个三大征,打败了凶恶的倭国人。打败了阴险的杨应龙,打败了桀骜不驯的哱拜。    外扬国威击败了凶残的敌人,内安社稷保证了国家领土完整。    这最后这两位,一个任用太监搞权利斗争,结果闹得在东北连努尔哈赤几万人都打不过。另外一个更惨,权力斗争搞得倒是如火如荼,可百姓们的日子更是水深火热。    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国。这些朱家的王八蛋,应该都送去填坟。    孙承宗听到李枭这么说,立刻大惊失色:“你要干什么,难道说你要做朱温?”    “我做朱温干什么?大明现在就很好,用不着有大的改变。一个国家的模式有着强烈的惯性,一旦发生剧烈改变,就会产生复杂的变革。    有些变革咱们预测得出来,可有些咱们预测不出来。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是一个拥有两亿多人口的国度,管理难度之大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朱家人在士人心目当众地位尊崇,十年前您说这话还可以。可十年过去了,各地学校里面走出来的孩子们已经进入到工作岗位里面。    读孔孟圣贤之道的那些人,正在逐渐淡出官场。因为国家已经不需要他们,很多时候他们反而是阻挡国家进步的力量。    十年前,您嘴里的那些士林人物在地方上还有一些影响力。可您到乡下去看看,他们一辈子读四书五经,精研八股文得来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足以管理地方。    现在基层小吏,好多已经是初中毕业。最不济的地方,也得是个小学毕业才成。    您真当朝廷这十年来,花掉山一样高的银币是白花的?学校的诞生,正从根本上撅断了由士人垄断的晋升之路。”    “我们的祖先用儒家思想管理了这个国家千年之久,刚刚你也说国家的政策会有惯性。我问问你,千年来的惯性有多大,你贸然改变就不怕国家会陷入动荡之中?”    孙承宗直勾勾的盯着李枭,一字一句的诘问。    “我没有说要改变儒家思想,而是要让儒家思想做出顺应时代的转变。儒家思想就好像一艘巨轮,我只是想让他改变航向,而不是想让他继续航行下去触礁。    儒家思想的确管理了我们整个国家千年,可正如同所有的思想一样,儒家思想也有弊端。我们要逐步补足这些弊端,让我们的民族变得更加伟大。    千年儒家思想武装了我们的大脑,我们还要用其他东西武装我们的双手。战士们手中有更加犀利的武器,工人们手中有更加有力的机械,农民手中有更加趁手的农具。    只有不断自我强大,我们才能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李枭的话字字铿锵有力。    从孙承宗的问话中李枭明白过来,朱慈烺那个蠢货何德何能能劳动孙承宗的大驾。老家伙来的真正目的,是害怕自己彻底废黜儒家思想,对华夏民族的文明做最根本的颠覆。    爱新觉罗人入驻天下,尚且知道尊崇孔孟。自己一个标准的汉家苗裔,当然不会完全推翻千年的文化积累。    自己只是尝试着,让儒家思想做出某些改变以顺应这个时代而已。    孙承宗明显松了一口气,这些年地方上的基层官员,逐渐换成现代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虽然政治手腕的老辣程度要逊于那些经年老吏,但他们的知识水平,却是那些自幼熟读四书五经,靠着八股文考上来的那些官员们不能比拟的。    自从去年开始,军队大批的裁军。好多军官转业到了地方上,出任各级官吏。这些人,全都是尸山血海里面趟过来的。    这些浑身散发着血腥味儿的家伙,自然是那些经年老吏都不敢正面对抗的。加上那些学校毕业生,天然的和这些人亲近。    他们自然而然的行成了同盟关系!    于是那些基层官吏们倒霉了,好多不得不辞官隐退。即便能坚持下来的,也只是在一个边缘的职位上混吃等死。    如果说以前,李枭只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