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五章 书本出版计划(第1/3页)  穿越而来的曙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穿越而来的曙光最新章节!

    元老院出版的四五经和本时空的这些产品全然不同,不仅印刷精美、纸质优良,选取的内容更是经过了精挑细选——当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例如《论语》后面就增加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这本的优点是短小精悍,没有一句废话,而且对于文字注释的拿捏非常精到,此外还添加了杨树达的《论语疏证》,在阅读理解上远远超出本时空朱熹的集注;元老院版的四五经以及集注基本上都是清代以后的版本,在内容的丰富程度上远远胜过本时空任何一本。

    此外元老院版的四五经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俗话说穷文富武,读一般都是穷人用以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读的穷人可不象元老院所辖的读郎一般人人有发有衣服发,他们自己交钱读私塾,还要自己掏钱买买笔墨纸砚,而这些东西在本时空基本上都是价格高昂的玩意儿。所以许多读人他们的都是从其他人那里借这个途径实现的,有钱人、富户、官员都喜欢买一些籍,如果有穷人前来借,他们一般都会欣然借阅,允许读人抄写。与读人搞好关系是好事,第一人家万一高中了,也许回来就能提点自己发财。就算没有高中,只要能考上秀才童生这些功名,就能够有官府允许的免税土地面积,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田产挂靠到这些读人的名下,给他们一笔不大的费用,就能打到免税的地步。退一万步说,他们就算没有考上任何功名,对于有钱人来说也没有损失,至少赚到了好名声,可以诱来更多的读人前来借阅籍,撒大下去,总能捞中几个的吧。

    但是元老院版四五经的出现,已经沉重地打击了附近州县的籍市场,这一大堆的四五经加注集一起标价才十元,就算是转过几次手,也不过是十六七两银子。读人咬咬牙倒是也能借钱买下来,反正高中了的时候什么投资就都可以收回了。即便是印刷部门的印刷机不足,装订和选取活字的人员工作不熟练,一个月下来也能够出五百套以上的籍,所以这些四五经基本上一印刷出来就立刻被采购者一扫而空,印刷厂和负责督印的大图馆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商务部门的一块香饽饽。

    但是其中最让人吃惊的产品,不是这些四五经,而是一本厚度几乎达到七百页的——《新华字典》,字典的事情上曾经有大图馆的元老们希望能够把这本字典改为《元老院字典》,但是这个建议被直接驳回了。这本字典是在旧时空的《新华字典》基础上经过一部分修正工作进行发行的,其最初的修订目的主要用途是提供给东方港的教育系统使用,但是不久却被外来的人看到的了商机。元老院版的《新华字典》是通过拼音和偏旁进行查阅的,在的末尾还有通过繁体字偏旁进行反查的查阅方式,根据字典采购商的要求印刷部门又专门修订了一款通过繁体字偏旁进行查找字的《新华字典》。这批《新华字典》计划马上就被采购商采购一空,很快被卖到了武朝的多个城市,听传闻这种定价一元的字典在明州的读人中就已经卖到了十六两左右,若是再往北的松州杭州等城市价格更是翻倍。

    《新华字典》和本时空的其他不同,这本字典对于每个字的定义,组词,造句都有详细的阐述,不仅可以认识字词,更可以得到许多想像不到的知识。古人中不仅仅是读人与农民,其中更是有不少格物学的爱好者,而《新华字典》中的许多有关物理化学方面的字词基本上都有特殊的解释,甚至于还画蛇添足地增加了分子式物理公式一类“形怪状”的玩意儿。为此各地的爱好者们写了不少的信通过商人们带到了东方港,由于不知道该交给哪个元老,因此其中大部分的信件都被直接交给了港务处,而港务处的元老一头雾水,只能继续逐级上交,最后才把这些信交给了大图馆。

    出于对自然科学——格物知识追求如此爱好数量的吃惊,李喆这才顶住了执委会的压力,没有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