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零一章 赵鼎与王禀(第2/3页)  梁山庄园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思考了一会,开口说道:

    “原本是担心徐大人会反对的,如今他病的不轻,再寻个由头让他去养病,也由不得他不同意。只是那个护送过来的禁军都头,不知其怎样想法,须得打探一番。不然他一个正派的人物,到时折在海里甚是可惜。”

    “这都头又是何人?”

    古浩天见赵鼎对此人甚是看重,不由好奇的问道。

    “便叫做王禀,也是一个不得志的人物,不然也不会陪着我等去送死。”

    古浩天听了,心里暗忖了下,难道又遇到一位牛人,于是便小心翼翼的说:

    “我前些日子在京之时,偶有听说,有一个前朝宰相王传的后人,也叫做王禀的,可是此人?”

    “不是他又是谁,若论家传,这厮却是无几人能及,出生琅琊王氏,祖上数代为相,到了他这里却在高俅的下头任一个可有可无的都头,着实辱没了先人。这两日我看他也是沉默寡言的,想必也是不痛快,或许可以和他谈谈。”

    原来就是此人,古浩天听了赵鼎答复之后,大为震动。这个王禀在《水浒传》里也有出现,却是作为反面人物来写的,他以童贯手下大将登场,征方腊之战时力斩敌将景德。后诬陷活阎罗阮小七谋反,使小七有功无赏,罢官回乡。

    而实际的历史是此人在金攻北宋之时,童贯弃城还京,他统领宣抚司兵,与太原知府张孝纯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不破,“王总管”之名遂传遍太原。后因援兵久久不至,终至城破,王禀自率残兵与金军巷战,身中数十枪,携长子王荀投汾河死,以身殉城。

    想不到这样的人物,也在高俅的手下压制着,若非这次被抛出来随使团去送死,恐怕永远也见不上面。如今既是遇上了,倒是要好好筹划筹划,看看能不能一并拉山梁山。于是便对赵鼎说:

    “赵兄先与他探个口气,若是可以明日便以此地,我们三人见个面。”

    此后两人又说了徐处仁的病情,赵鼎对大名府官员又大骂一通,说是朝廷使团官员得病,只派了一个小官过来不阴不阳的说了两句便不理睬了。古浩天劝了两句,两人便约了明日见面,便分头去了。

    一夜无话,第二日午后,古浩天等人又来到那家茶楼。坐下不久,便见赵鼎领着一个三十四、五岁气宇轩昂的男子进来。

    “这位想必就是王禀都头?”

    古浩天见赵鼎领着一人进来,便知就是王禀,心想既是来了,那事大半也成了,当下就迎上去打了招呼。

    “在下正是王禀。”那人恭敬的回道。

    随后在赵鼎的引见下,众人一一见礼,重新坐了。

    “王都头多勇多智之人,昨天与我谈起女真之行时,也深为此行叹息,深恨奸臣当道,帝王昏庸。他听说浩天便是三国之间“虎、狼、田马”之论首创者之时,便急着要我带他过来一聚。”

    原来王禀对此行本就绝望,赵鼎昨日稍露一些口风时便已心动。但对古浩天必竟只闻其名,不知其实,须得见面一探虚实方才放心。这时人在当面,王禀便借机开口了。

    “小官人,以在下看来,朝廷与女真人结盟是势在必行了,即使我们此次去了不成,必会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若那时又当如何”

    这个王禀倒看的很远,古浩天暗自称赞,便理了一下思路,说道:

    “可以肯定的是金灭辽之时,便是其南侵周朝之期,那时女真人挟灭辽之威,大周除西军可稍挡其兵锋,恐再无敌手。如此淮水以北怕是尽皆沦陷,江南凭水网水军,或可支撑一时,只是北地汉人又要遭灭顶之灾了。”

    众人都第一次听古浩天分析这场战争的后果,大家都震惊了。王禀愣了一会,却心有不甘的问道:

    “我们华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