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4章(第1/3页)  超时空超级许愿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两个密探的确就是早先追踪张然之人,功夫了得。那千户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蒙古兵见主将亲自参战,士气大涨。

    渐渐地,张然、常遇春、唐勇的三路人马都快支撑不住了。

    正在大家觉得已经支撑不住,准备向后门逃跑去跟刘聚汇合之际,后门处跑来了一个家丁。

    这人正是刚才跟着刘聚先行撤退之人,此时他们已带着王氏和刘老爷祖孙的尸体回到了后门处,他是来报信的。

    张然等人听到刘聚遇伏、刘老爷祖孙毙命的消息,都是心里一惊。

    张然道:“看来我们太低估这帮蒙古挞子了,兵法有云:围师必阙。我们中了蒙古挞子的计啦,亏了我还是什么名将之后,我对不起祖宗,更对不起死去的刘老爷祖孙啊。”

    说完,张然颓然地瘫坐在地。

    通常,无论在野战阵地还是在城寨防守作战中,面临被围境地的敌人,很可能出现三种想法。一是投降,二是死战,大多数则是第三种:观望,听命于指挥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

    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

    更重要的是,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或在重点在那个地方封打,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特别是围困坚守城堡的敌人,一旦敌人弃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战战场上彻底消灭敌军。

    相比之下,与逃窜之敌作战的难度显然要比与死战之敌作战要小得多,代价也会少得多。

    稍微有头脑的将领都能算过这个账来,所以“围师必阙”是历代战将常用的一个战法。

    当年,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率领他的骑兵在东方战场上所向披靡,无论是野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攻无不克。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多次采用了“围师必阙”之计,经常将守城部队诱出城堡,消灭在广阔而便于机动的野外战场。

    可以说“围师必阙”之计是蒙古铁骑百年来的常用军事谋略,已经写入蒙古铁骑作战的战术教科书。

    而刘聚在看到后门处无兵把守之际,没经过深思,贸然逃跑,他才是最应该为刘老爷祖孙之死负责之人。

    但张然虽然当时不在场,但他可以算得上是这次作战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他对这次军事失利的深深自责,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但事已至此,说什么也没有用,世上也没有后悔药可吃。眼下的关键问题是怎么突围。

    怎么突围呢?

    自己这边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马上就要被“包饺子”了。

    当即,张然作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诈降。

    张然对女儿思淑作了个简短的后事交待。

    一是将他反剪双手绑起来,不要系死扣,他袖筒里藏着短刀。

    二是他到了那两个密探身边就会动手。他一旦动手,这边立即动手,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因为只要解决了那两个密探,最好是把那千户也解决掉了,这边的蒙古兵势必一哄而散。

    因为以他们的身手及作战素养,能撑到现在且占据优势,全靠这三个功夫好手帮他们解决问题、鼓舞士气。

    三是如果他不幸去世了,将他的骨灰带回四川和他的父亲安葬在一起。

    张然的爷爷张珏当年在四川被捕,最后在陕西自尽,死后葬在陕西老家。但他父亲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四川活动,死后就葬在四川,并告诫后人,四川就是他后人今后的故乡。

    张思淑当即表示反对,她反对这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