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 绞尽脑筋搞钱(第1/2页)  南明副榜举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账面上没有钱,钱邦芑、范文光高声吆喝,查抄贪官史谨宸,奸商苟伟共查抄了15万两纹银。

    整治广安千户所那些明朝卫所官员,不但增加了田赋增收面积,而且捞到了5万两纹银。

    现在田赋、丁赋还没有完全收上来,现在到处都在用钱,为何不将这二十万两纹银拿出来使用

    杨轩摇了摇头,干笑道“唉,我等自诩治世之才,但比起那些贪官污吏,奸商什么的,真是巫见大巫。

    苟伟怡数年之间捞了十万两纹银,史谨宸为官十余年,也捞了五万两银子,唉,他们怎么这么有钱,而我们则一天到晚为钱伤透脑筋呢”

    钱邦芑笑了笑,叹息道“大人,史谨宸是知府,你也是啊。

    史谨宸专营贪污,而大人革新税赋,虽被人骂为见钱眼开,但公允的来,大人所作所为实在利国利民啊。”

    赵司炫摇了摇头,摸了摸胡须道“天上不落,地上不生,这史谨宸搞到的银子,这苟伟怡发家致富,来都是巧取豪夺,来应该是普通老百姓的。”

    大家面面相觑,杨轩则拍案而起,看着众人道“赵同知这句话得对,这些钱财来就是老百姓的。

    苟伟怡发家致富,主要是贩卖食盐,没有缴纳盐税。过去朝廷发放盐引,现在大西军盘踞四川,朝廷鞭长莫及。

    既然如此,我们顺庆府为何不发放盐引,顺庆府有100万人,再加上达州两县与武胜县,如此足足有一百二十万人。

    每人每年至少5斤盐200年,中国食用盐销量82万吨全部盐销量6200万吨,包括工业用盐,人口12亿,人均每年消耗食用盐13斤,考虑到现在食用盐价格低廉,有可能一部分移作工业使用,食用的食盐也就是10斤右。

    考虑到古代盐价较高大家吃得节约,但无论如何,一个人一年食盐销量不应低于5斤,也有600万斤,两百斤1引,每年足足有3万引。

    顺庆府虽然不产盐,但可以对进入辖区的食盐征收赋税,即便每引收取2两银子的赋税,如此也有6万两盐赋。”

    众人从案几前面起,一个个屏住呼吸,连连摇头一年食盐怎么这么多过去朝廷分到顺庆府的不过1万引而已。

    随后大家恍然大悟,如今各家各户有发放户口薄,男丁都有身份证,虽然不能完全保证人口数量准确无二,但至少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一人一年5斤盐,只多不少,若少了这个数字大家会感到浑身无力,干活没劲的。

    众人感慨不已,自古以来缘何国家关注盐政,实乃这盐政关系国家财政,就拿忠义军来,如果自行发放盐引,每年就有6万两白银进账。

    冷静下来后,钱邦芑连连摇头道“大人,这,这盐引乃朝廷发放,任何人贩卖私盐都是重罪,你,你将手伸到盐引上面,到时候恐怕有人弹劾你啊。”

    杨轩摇头道“我又没有贪污,那个想弹劾自己去弹劾吧,我不管。

    现在朝廷鞭长莫及,我们不征收,难道任由朝廷赋税就这样白白的失去吗我意已决,不管有没有盐引,进入辖区的食盐,每引加征2两纹银。

    盐商若无缴纳盐赋,不得在辖区内贩卖,否则按照走私食盐论处。

    辖区内所有贩卖食盐的零售商,需在官府府房登记,需得缴纳10两纹银的保证金,施行官府许可经营,若贩卖来路不明的食盐,不但没收保证金,而且还需则按照走私私盐从犯论处。”

    在古代,做食盐生意的那可是大生意,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曾认为当年做食盐生意的,如同当代做金融的一样,那是有钱人,或者冒险家的乐园。

    朝廷对食盐管制极严,食盐走私可是重罪,那是杀头大罪。

    现场的当然知道食盐巨大利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