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四十五章 修整(第1/2页)  大明军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棣为了保存实力,也是防止战线拉扯的过长,并没有在那些非必要的地方安排守军,甚至在他决定撤军的时候也是果断的放弃了很多已经到手的城池地区。

    这是战略上的需要,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出反应,避免在朝廷对北地发起进攻之时,朱棣还需要四处奔波疲于应付。

    而陈晖正是趁着这个机会,待郭英率人和他汇合之后,将大军的指挥调度之权交给了新任的平燕大将军盛庸,这朝廷反攻的号角便正式的吹响了。

    不过虽然说是反攻,但眼下却也不是真正进攻的时机,首先要做的则是收服被燕军夺去的疆土,这样不仅能够打压燕军的活动范围,还能彰显出朝廷大军的强大,变相的加强一下己方的信心。

    首先,这作为进攻北平布政司的桥头堡,德州城,就必须要重新回到朝廷的掌握当中才行。

    但实际上,朱棣是一点要守卫德州的概念都没有,将所有的器械粮草兵甲辎重都带走之后,这德州城大大方方的留给了盛庸他们,一点要做出抵抗的态度都没有。

    不是朱棣真就这么不在乎到手的城池,而是这德州处于的位置实在是太过靠前了,甚至已经是在山东布政司境内,和朱棣本土掌握的地方相隔太远,作为中转站还算可行,但要说是长久占领的话,拿除非朱棣能够将济南打下来,不然是想都不要想的。

    这个地方,留给朱棣就是鸡肋,反观朝廷这边就是十足的有用之所。

    位于疆域地图的边界,再往北走就是朱棣掌握的区域,而往后就是朝廷掌握的山东布政司所在。

    对于平燕大军而言,借由德州,那是进可攻退可守,正是相当于济南对于朱棣的重要性一样,那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要不然当初李景隆也不会带着人退守到此地来了。

    不过仅仅只拿下一个德州显然满足不了盛庸的胃口,眼下正值大好良机,燕军后撤再无战意,如果这个时候不抓紧时间收获战胜的果实,那等朱棣反应过来了,他们再想要这般轻轻松松可就不现实了。

    所以继续北上才更加符合目前的利益,那着眼望去,河间府沧州就成了盛庸嘴边的一块肥肉,如果不吃都对不起朱棣给他留下的机会。

    浩浩荡荡的朝廷大军开拔,一路上没有什么阻碍,朱棣也很清楚,与其让少部分人留守那些不太重要的地方,还不如直接撤走来的痛快一些,这样还能够保存有生力量积蓄起来为将来做打算。

    可盛庸的胃口显然不小,德州之下沧州在即,这两处也不能让他满意,或者说还达不到他们既定的战略方针。

    兵分两路就成为了眼下必行之计,由盛庸率本部坐镇德州,另着都督徐凯带人攻定州,都督陈晖带人攻沧州,两地同行。

    南军密探早有回报,这两地的燕军守将全都是老弱病残之人,真正的精装早就被朱棣征调带走了,回到他根本之地所在。

    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两处地方八成就是朱棣故意留给盛庸的,也可以算是燕军和南军之间的缓冲地带。

    不过现在盛庸却打算将这两处缓冲给拿下,让三点并立做掎角之势。

    德州,沧州,定州,互相为支柱,由德州为根本总镇,沧定二州为分支延伸,以应对燕军多变,这样不论朱棣有什么举动,其余两处都能够有所策应防范。

    与之相反,在防守的用途之上,这定州和沧州一样可以作为进攻燕地的桥头堡所在,只要时机成熟了,从德州本阵发兵,不论是佯动还是决战,走沧州还是走定州,都只是在盛庸一念之间罢了。

    毕竟多一条选择多一个方向,有力而无害。

    另外一边,朱棣带着疲惫的燕军撤回到了北地,一面让麾下将士们修整,一面重新商定南下的计划。

    他从起事的那天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