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强制带离(第1/2页)  将军从新兵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纠察队的服装跟普通战士最不一样的地方,是戴在头上的帽子不是大檐帽,是防弹钢盔。

    第二样是腰带,有过肩带,腰带上有专用的电警棍和手枪套的别扣,第三样是鞋,夏秋是黑色制式皮鞋,冬天和春天是跟两栖部队一样地军战靴。

    一楼的装备库内,每个人的装备是三套。从头到脚,1、2、3、4,四种型号,头盔、帽子、衣服、裤子、鞋,手枪,白手套,电警棍,整套配齐。

    戴钢盔的动作也要程式化,穿戴值勤装备时,曲班长都要仔细检查两遍。

    整理着装,细致到衣服的褶折要后拉折合整理到腰间。

    形象,是纠察队的门面,只要进了纠察队的,身高没有低于175的,都季诚的身高最标准,180cm。穿上纠察的装备,差不多可以是队列条令上用以标示全军的那种形象了。

    军容严整,不允许出现一点儿违背队列条令的暇疵。

    谢参谋在第四天的下午,跟曲班长和负责体能、散打训练的邓剑班长,具体示范外出值勤时的标准动作。

    角色扮演都用上了,整个就是一个小品剧啊。谢参谋演违纪的军人,故意把大檐帽戴歪了,曲班长跟邓剑班长演示纠察的动作和礼仪。

    叶绍洪直接把纠察的程序背下来了。

    看到违纪的军人,首先是敬礼,然后伸出右手,声音温和地说:“某某同志,请出示你的证件。”

    如果违纪军人的问题不足以现场纠正,可以带到不影响城市交通的路边,或者没有摊贩的街道口,纠正问题后,可以让其自行离开。

    醉酒、打架,造成严重后果的军人,立即带到警备车辆内,施以训诫,并带回纠察队留置室关禁闭。

    时间紧急,三天的纠察程式训练和两人齐步走协调、敬礼训练后,曲班长、邓剑和叶绍洪编为第一组,老兵乔跃明、老兵林亮和程国平第二组,老兵郑群、老兵郭信峰、都季诚第三组,开始外出值勤。

    第一次的值勤区域是三战区第8招待所和南槐山游乐区。

    曲班长驾驶750东海摩托,叶绍洪坐在曲班长后面的座位上,邓班长坐在偏兜上。负责巡视的是谢参谋带着的1号警备越野车和那位等于是纠察队队长的王班长,王班长是第八年的老志愿兵了,军容仪表严整得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坐在三轮摩托车上的叶绍洪,听着耳旁呼呼刮着的风,心里就纳闷儿了:王班长怎么不提干呢,或者第五年兵的曲班长也够条件,邓班长也应该可以。

    这还真是个问题,可是,这个问题谁也不能问,只能靠听,靠观察和判断,纠察队这么牛的单位,要说提干不够条件,还真说不过去。

    曲班长和同样驾驶摩托车的老兵郑群把摩托车都停到了第8招待所的后院,曲班长跟招待所那位胖得挺有型的厨师班长很熟,见着手里拿了萝卜的同年兵,曲班长哈哈笑着,却动作正规地打了个敬礼,“好好地做你的饭,做不好,我揪理你。”

    “熊样,你以为戴个防弹头盔就没人敢惹你了,站你的大岗去吧。”胖班长话说得不客气,人却麻溜儿地进了厨房。

    谢参谋现场调整,安排拿了笔记本和记录笔的叶绍洪、都季诚站到了招持所大门边五米的位置,并排站立。这跟岗哨可不一样,他们两个是来督查三战区各单位参加军车排查会议的各后勤主官军容风纪地。

    有军容不整地,是要扣分地,年终的警备督查通告,牵扯到每支部队的评比,这个,板子会打到具体人身上,也会影响到军政两位主官的升迁,扣0.5分都会心惊肉跳地。

    后勤系统的军官们要想不扣分还真是挺难地。

    头发肯定有人超过标准,领花戴歪地也会有不少,穿错鞋子地也肯定有。八十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