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〇九章 城破(第1/2页)  重生之大明鹰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〇九章城破

    宁先生的提议是什么?

    和燕王议和,寻求划江而治,暂时休战,然后与鞑靼结盟,共同对抗燕王。当然,这之后自然还有对鞑靼名义上的支持,经济物资上的支援,以及其他的一些好处。毕竟整个北方,也并不是就完全为燕王所控制,还有许多地方是效忠和听命于建文朝廷的。

    之前宁先生说出这提议之时,虽然燕军已经朱允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毕竟还隔着长江,仍在江北,他仍然还幻想着朝廷军队能够据长江天险,挡住燕军。

    但没想到的是,燕军渡江竟然如此之容易,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的延阻,而且刚一成功渡江,就是势如破竹,沿路无可挡之军,降者无数。

    现在这个时候,不单单是京城的军民和朝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自己,都已经有些慌了。

    所以在宁先生再次说起那个提议后,朱允炆没有太怎么考虑就答应了。之前让庆成郡主去打亲情牌,失败了,这次他还是想着用亲情牌,于是让几位现在留在京城中的藩王和使臣一起出城去见燕王。

    使臣面见燕王后,先说朝中“奸臣”齐泰、黄子澄已被下狱论罪,请他撤兵退回北平,之前削除的藩王,也会重新恢复,如齐藩、湘藩,会让他们的继承人继续袭藩,今后也不会再行削藩之策,请诸位藩王与皇帝一同守护大明天下。

    见燕王不为所动后,又让同行的谷王和安王去劝,只要燕王退回长江北岸,今后山东、北平、山西,皆可由他代朝廷治理。

    结果燕王反问两位弟弟:“此言果真出于天子,而非奸臣之谋?”

    谷王、安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谷王也是九大攘夷塞王之一,统领宣府之兵,在燕王起兵之后,他担心被牵累,加上建文帝有诏令,于是带兵到了京城勤王。结果一到京城,就被剥夺了军权,被半软禁了起来。按他的看法,若最后建文帝干掉了燕王,那他也是回不去封地的,估计要被削了王爵,或是软禁京城,或是被徙封其他偏远荒凉之地,也肯定不会有什么兵权的。所以心里对于建文帝,自然是怨气颇深,本以为燕王成功的几率很渺茫,却没想到这位四兄竟然真的打到了金陵城下还逼得朱允炆求和,他内心现在其实更希望燕王能胜,以燕王对削藩之策的态度,到时候他应该还能回到封地,继续当他的谷王。

    所以这次和使臣一起出城见燕王,不过是因建文帝的要求,不得不为而已。之前在私下里,甚至已经有几个对建文帝不满、想投效燕王的人找到他,想要“共谋大事”了。他虽然没有任何回应,但心里其实也是有些想法的。

    至于安王,本来年纪就尚轻,在太祖过世时,还没有就藩,而朱允炆上位后连行削藩之策,自然也就没有让他就藩,一直都待在京城。

    以他个人利益来看,自然也是不喜欢建文帝这个年龄比他还要大五岁的侄儿的。几位皇叔的遭遇,他可是看在眼里,不说其他,此时京城里除了他们两位外,还有另一位和朱棣关系很好的藩王周王在。

    当初周藩被削,周王被流放云南蒙化,几个儿子也都被徙封边远荒凉之地,若不是燕王起兵靖难,建文帝下旨召诸王回京,周王此时怕是还在云南瘴气之地苦挨。安王在京中见过几次五叔朱橚,看起来憔悴得很,仿佛苍老了十几二十岁一般。

    这次建文帝想让京中的藩王随使臣一同来劝说燕王,同样有下诏给朱橚,但被很直接地拒绝了。

    安王可不想,自己以后也像朱橚一样。

    所以两位藩王在听到燕王那句话后,都说不出违心之语,也根本没有替建文帝说好话的打算。

    所谓的和谈,自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燕王依然认为建文帝是在拖延时间——即便不是,他也不可能在这时候答应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