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1/2页)  大唐之我真不是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了孙思邈的加入,王子安对青蒿素的提纯研究顿时加快了很多。

    他虽然不知道后世如何提纯青蒿素的,但是他有着一千多年的知识优势,知道一起其他药物和物质的提纯办法,孙思邈则是大唐医学一道的集大成者,对这些中药材料的处理水平绝对是宗师级的。

    一老一少,两个人优势互补,被对方身上的知识所吸引,只觉相见恨晚,一头扎到实验室里,陷入了狂热的研究之中。随着两人讨论的逐渐深入,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新想法新思路逐渐浮现,王子安只觉得宛若迷雾一般的前方,终于显出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孙思邈的到来,在方城县引起了一场轰动。

    魏征和马周,包括方城县的豪门大户纷纷前去拜望,然而无一例外的都吃了闭门羹。许多人只能让人把礼物留下,然后遗憾地离开。许多当地的百姓,不敢去拜望孙思邈,许多人都是到了门口,直接对着大门磕几个头,然后才起身离开。

    这些年来,孙思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几乎是哪里有瘟疫就会出现在哪里,行医布药,治病救人。河南山东两地,前两年水患的时候,孙思邈就曾来过,许多人家正是得到他的救治,才得以活了下来。这次得知孙思邈再次来到方城县,这些朴实的老百姓,见不到孙思邈,就想能给他老人家磕几个头。

    孙思邈来了,而且和王子安一起投入到了抗瘟疫药物的研制之中。这一消息一出,原本已经开始浮躁动荡的民心竟然忽然就安定了许多。大家伙对那个年轻的防疫总管没信心,但是对孙思邈老神仙有信心啊!

    连孙老神仙都认为,那臭蒿可以治好瘟疫,那就一定能治好瘟疫!

    魏征马周郭胜和宋克等人不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几天民心浮躁,让他们压力很大,就连驻守在外的李靖都感觉压力不小。最关键的是,他不能长期逗留在这个地方,还有山东,淮南等地等着他去主持大局。面对这种状况,前几日,他甚至不得不偷偷传令各地府兵,做好了应变的准备,没想到孙思邈一来,这方城县的人心顿时稳定了许多。

    “孙老来得真是时候啊,有孙老在,这方城县暂时无忧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的威望,竟然可以到达这样的地步,李靖不由笑着感叹了一句。前来议事的魏征和马周也是感叹不已,让人棘手不已的问题,竟然就这样因孙思邈的到来,无声消弭了。

    “不过——我担心贼人作祟之心不死,恐怕他们不会就此罢手……”

    危机虽然暂时解除,但是魏征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说到这里,李靖和马周的脸上也不由闪过一丝忧色。

    “宾王这几日可曾发现贼人踪迹?”

    李药师抬眼望向下首的马周,捻须问道。

    “这些贼子十分狡猾,行事十分严密,下官这几日虽然陆续抓到了一些到处蛊惑人心的贼子,但是他们大多只是本地的灾民,只是拿了贼人的好处,才到处煽风点火,散步瘟疫即将扩散的谣言。这些无知小民,对幕后之人竟是全无所知……”

    一提到这个话题,马周也不由紧紧地皱起了眉头,有些懊恼地回道。因为各地义仓亏空,筹集的赈灾粮草又被焚毁泰半,如今河南山东淮南三地的赈灾力度大减,原本还可以早晚各领到一碗稠乎乎的粥饭,如今那粥已经稀得可以当镜子用了。

    这本来就已经让灾民极度失望,这段时间,各地又先后传来爆发瘟疫的问题。家园被毁,赈济不力,再加上可怕的瘟疫,眼前的一切,让无数灾民直接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这种状况,从朝廷到前来赈灾的李靖和魏征等人,一个个愁眉不展,束手无策。

    如今摆在面前的两个问题,一是赈灾的粮食,一是抗瘟疫的药物。

    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