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一朵眼球花的征兆(第1/2页)  孤独冠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像早餐这种东西,我是从来都不吃的。

    不知是因为自己并不饥饿,还是仅仅为了节省时间才不想去买。

    从我家走到学校,大概需要二十分钟。

    这点路程,其实算不上太远,只是在冷空气来袭的时候会长期受到冷风的吹拂,因而让我不怎么愉悦。

    其实,只要是一个人走过的行程,多半都有些寂寞。

    不管到了何处,不管怎样停留,没有人会给予你太多的关注。

    路上,时而会有几辆汽车匆匆地驶过,而我都会尽量避开,因为汽车的轮胎旋转会带起昨夜被雨水润湿的尘土,一不小心就会溅上衣物。

    仔细想来,这也的确是一种无聊的生活。

    所以,我才会依靠阅读诸多的名著来打发这样的孤独。

    看书,是为了什么?

    有人说是为了打发时间。

    这样讲,其实并没有错,只是观点比较片面罢了。

    让我想起了一个典故,叫做买椟还珠。

    文学之所以被人推崇,就是因为其中所包含的启示意义。

    而理解这种启示的方法,就是全然的自我代入。

    书里的人物喜悦,所以你也喜悦。

    书里的人物悲伤,于是你也悲伤。

    书里的人物彷徨,而后你也彷徨。

    书里的人物失望,继而你也失望。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异常复杂的情感无疑很难感受得到。

    可是通过阅读,却可以充分地体会。

    每读完一本书,我都觉得自己就像是再活了一生。

    从书里得到的警示与感悟,能让我在将来回避一些会让自己后悔的重大过错。

    没有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怎么能懂得生命的可贵?

    没有读过《悲惨世界》,怎么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慈悲?

    玛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让我清楚地了解到家庭暴力的残酷,所以我希望将来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更好一些。

    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让我深切地意识到爱与美德对这个世界造成的温柔改变。

    所以,哪怕一直都很孤独,我却并不感到悲伤。

    这样的生活有些缺乏实感,但我还是可以轻易地戴上一副哭笑的面具的,像一个寻常人一样,说说笑笑,这样就好。

    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的时候,只需要报以微笑……

    要得到他人的好感,于我来说其实是很容易的。

    对每一个陌生的人,我的心里都会怀有几分期望,因此表现出一副亲切的脸庞,接触起来也的确是一副宽容而又大方的模样。

    所以,作为一个算不上太熟的朋友,会讨厌我的人很少,反而是亲近的人多种多样。

    但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愈发感到悲伤。

    原来……我就像写出了《人间失格》的太宰治老师一样,只是在不断地伪装?

    在我借给某个人一样东西的时候,都会预先做好“就算拿不回来也没有关系”的准备。

    借东西的人,往往会因为借来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所以自然而然地把它损坏。

    当对方把一堆破碎的残骸交还给我的时候,难道我还能向他大吼:“你怎么可以这样?!”

    这样太傻,自欺欺人的表情实在可悲,叫人心酸到想要落泪……

    一个人在我眼中的价值与分量,或许就在于我能够给他什么。

    所能借出的东西,也代表着对方在我心里的分量。

    而当他背弃了这一份价值,将它毁掉的时候,情分也就不存在了。

    因为他们并不在意我的想法,并不在意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