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9章 工作(第1/3页)  时代的灵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学四年的最后一年,大多数学生都参加过“实习”,并且曾上交过“实习报告”。

    2002年是日韩世界杯年,中国队第一次跻身世界杯32强,站到世界足球最高的舞台上。神奇的米卢蒂诺维奇带领着至今为止在多个位置上都仍然是中国足球史上最强球员的“最强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成功的打入世界杯足球赛的决赛圈。中国球迷终于扬眉吐气了一番,尽管在韩国进行的三场比赛,中国队三战三败,未得一分未入一球,但却已经是中国足球曾经的巅峰。

    宁声涛和江泳博就在这一年毕业了,而张连城则早一年毕业,已经在首都的重要机密单位工作一年。

    张连城毕业时,本来有去山东的大学教书等诸多机会,可是父母再次干扰了张连城的决心。出于对首都的敬仰和对虚名的追逐,张连城放弃了其他所有机会,毅然进京成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扎推的机密单位的年轻干部,去博取也许不到3的“成功机会”。

    江泳博是三人中最自由的,他并没有按照父母的理想要求回到宁坚的国企工作,他甚至都没有选择“体制内”的工作,尽管他的班主任或者关系好的教授曾经极力推荐,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跳海”,成为一名怀有成为创业者远大理想的打工者。

    就在张连城周而复始的在加班忙得吐血和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中循环时,江泳博已经走上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打工之路,到达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从长江的支流到长江,江泳博的大学和他第一份工作之间的距离大约相当于长江的三分之一长度。

    张连城的大学和他的第一份工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南水北调的一段距离,生于南方、学于南方,奉献于北方,也算真的“南水北调”了。

    宁声涛和张连城、江泳博比起来,更加不幸。

    如果说江泳博勇敢的突破了父母的亲情蛛网的束缚,自由的选择了人生的之路,弥补了自己选择大学时父母的一定束缚的话,那么张连城则是继续被父母的蛛网有条件的牵着走,继续走着父母规定的正步。

    宁声涛呢他的父母亲情已经不再是蛛网,变成了牢笼,他无力自拔,摇摆于“孝”与“不孝”之间,放弃了“笑”,选择了或者说没有选择余地的只剩下了“哭”。

    张连城至少比宁声涛自由于他的家乡到他的大学有1600公里,他的大学到他的工作单位有1000公里,总计2600公里,他的世界在三人中是最大的。

    江泳博虽然世界小于张连城,可他终于自主的选择了职业,这方面比宁声涛和张连城都幸福百倍。而且,他的世界其实也不小,从他的家乡到大学是200公里,从他的大学到他的工作单位是2000公里,总计2200公里。

    比较起来,无论是主观的世界,还是客观的世界,宁声涛都只有“哭”。从他的家乡到他的大学220公里,从他的大学再到他的工作单位240公里,而且张连城和江泳博都划了一个三角形,只有宁声涛划的是往返区间。

    张连城划了一个三条边为1900公里、1600公里和1000公里的三角形,面积超过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江泳博划了一个三条边为2000公里、1900公里、200公里的三角形,面积超过四十万平方公里;宁声涛勉强算作一个220公里、200公里、20公里的三角形,面积不超过五百平方公里。

    于是,在宁声涛心中,张连城的世界是个和新疆或者伊朗一样大或者两个半法国那么大的世界;江泳博的世界是个和云南或者瑞典或者日本一样大的世界;而他自己则是半个香港或者安道尔和塞舌尔一样的世界。

    宁声涛返回家乡,唯一的反抗是拒绝了在宁坚城里由父亲的关系网编织起来的各个所谓“好单位”,他决定了既然要在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