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二百九十八 章 诀别?(第1/3页)  人世天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真想念那时光!”项紫丹幽幽地说:“那时候,怀玉姐姐和易如妹妹都在,还有卡拉她们。姐妹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

    三百多年前,法国医生拉美特立写了一本书叫作《人是机器》,书中说,“钟表要走,就要开发条,人要活动,就要吃饭。发条用久了要磨损,人年老了就要衰老死亡。……人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的巧妙的钟表。”这种在现在看来很荒唐的观点,在当时也风行了一把。事实上,在拉美特利之前,笛卡尔便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在17世纪,解剖学已经有所发展,机械制造业又处在兴起阶段,人们很容易从钟表的精密构造联想到人体解剖图上的复杂有序。然而,当时的生物学并不发达,甚至还没有足够的成就来赢得世人的正眼相看。等到达尔文、法布尔等生物学先贤的成就真正为世人所广泛接受,时间已经进入20世纪。这个时候“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这一类的言论已经基本沦为疯子的白日梦话。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思考生命是什么。从最早的灵魂说到后来的机器说,再到现代生物学兴起,引发关于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种种讨论,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们好像已经懂了,又好像一无所知。不过,显而易见的是,人类对于生命的认识一直和科技的进步存在密切关联。每一次科技的飞跃都必定提出一系列关于生命本质的深刻问题。

    今天,我们有了人工智能、转基因工程,甚至有了换头手术。在赢得惊叹和欢呼之余,所有这些技术也无一例外地牵扯着文明世界最脆弱的神经,它们让我们一次次陷入冥思苦想——机器人有没有人权问题?转基因工程是否破坏了生命密码的深奥和谐?头换了身体,身体换了头,换完头的人究竟是谁?所有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人类对生命的困惑,甚至是人类对于生命和非生命界限的困惑,对于自我的困惑。

    21世纪继续向前,生命又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剧烈碰撞,这个碰撞叫作奇点。

    一年前,我写了一篇关于聚变能作为能源的评论,标题为“聚变反应堆: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该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这从100多位读者评论中可以得出。 因此,我被要求撰写一份后续报告,继续与读者对话。首先提供一些个人背景资料,这会为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带来好处。我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做了25年的核聚变实验研究。 我的研究兴趣在与聚变能研究和开发有关的等离子体物理和中子生产领域。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我已经开始更冷静地看待整个聚变行业,我认为一个日常工作的商业核聚变反应堆会导致比解决问题更多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消除一些围绕着人工核聚变而来的夸张说法,这种夸张常常称核聚变为“完美”的能源,并且经常被吹捧为世界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去年的文章表明,无休止地宣称的核聚变完美(通常是“取之不尽,廉价,清洁,安全,无辐射”)已经被严酷的现实所击破 - 聚变反应堆实际上和理想能源的情况恰恰相反。但是这个讨论很大程度上只涉及了设想中聚变反应堆的特点缺陷,聚变支持者继续坚持将会在某一天会以某种方式解决。

    然而,现在我们正处于第一次可以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原型聚变反应堆设施: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正在法国cadarache建设中。即使实际运行还有好几年的时间,iter项目已经足够先进,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托卡马克堆型的测试案例进行研究 - 这是最有前途的基于磁约束实现人工核聚变的方法。 2017年12月,国际热核实验堆项目管理局宣布,50%的建设任务已经完成。这个重要的里程碑提供了相当大的信心,最终完成将是唯一在地球上安装的可以与所谓的实用聚变反应堆类似的设备。(实际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