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九章 失衡世界(第1/3页)  人世天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琼斯人那边还没有动静?”看到舒云鹏,张静怡就问他:“她们倒还真沉得住气!”

    弗里曼·戴森早在1960年就提出一种理论,即所谓"戴森球"。他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足以支撑其上的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而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绝大部分能源--来自恒星的辐射--都被浪费掉了,目前我们太阳系各行星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大约1/10。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

    戴森球概念源自于美国物理学家兼数学家弗里曼·戴森的思维试验,他认为:每个人类技术文明对能源的需求是恒定地增长着,如果人类文明能够延续足够长的时间,那必然有一天他的能源需求会膨胀到要利用太阳的全部能源输出。他认为此时就有必要建立环绕太阳的壳状轨道结构以便用来收集由太阳输出的全部能源。戴森没有从细节上叙述如何建立这样一个结构,而只是集中描述能源收集的问题。戴森据悉是第一个正式从学术上提出戴森球概念的学者,他的论文见于1959年《科学》杂志上的《人工恒星红外辐射源的搜寻》。但是戴森球的概念是由1937年的科幻小说《造星者》所影响,并且有可能受到了曾经研究过相关方面的idbeal和raymondzgallun著作的影响。

    杰出的美国物理学家,曾经担任爱因斯坦的副手的戴森,当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他提出了一个方案,根据这种方案,一种先进技术几乎可以产生无限的燃料供应。他设想一个足够发达的文明通过建造一个由接受器和能量转换器构成的球,就可以利用他们自己那颗恒星的全部能量输出。

    “耐心等着就是了,”舒云鹏说:“你今天感觉还好吧?”

    宇宙中生命星球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有智慧的星球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技术问题限制,不同文明发展问题。导致能够星际旅行的文明,非常非常少,可能银河系中只有个位数的几个文明有这种能力。由于我们“睁眼看宇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百年,所以没能发现外星人,也是情理之中了。

    “如果琼斯人答应用她们的母舰与技术跟我们交换,我们真的飞出去?”

    戴森球理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物理学家兼数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来,此人曾经是爱因斯坦的副手,是量子力学巨擎,在物理学、数学领域成就斐然,获奖众多,只是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他的著作在科学界和民间都有巨大影响,他的这个戴森球理论也有很大影响力。

    戴森球理论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当人类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这些有限的能源完全不足以支撑,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恒星资源,这个利用的方式就是建设戴森球。

    简单的说,戴森球就是一个包裹太阳的巨大球体,这个球体的功能主要是利用和转化太阳能,使人类获得源源不断可持续巨大能源。还可以在戴森球上或者附近建设人类可居住的太空城,人类最终将移居其上,或利用获得的巨大能源飞往遥远的星际空间寻找殖民地。

    这个理论与稍后出现的卡尔达舍夫宇宙文明分级理论相映成辉,成为了科学界宇宙文明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以及人类寻找地外文明的一个重要依据。

    “怎么,你害怕了?”

    近距离伽马暴可能灭绝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由此,两位天文学家声称,只有在大爆炸发生50亿年之后,只有在10%的星系当中,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

    宇宙或许比先前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孤单。两位天体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