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17(第2/3页)  平淡为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通学校中成立一批优秀的学校来加强普通人接受教育的资源,让每一个阶级都有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才是最好的,其实更多的人还是想要把士族学校取消的,毕竟这士族学校天然就规定了阶级,在如今人们的思想中,已然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但奈何士族根深蒂固,民众也已经接受了他的存在,等于是虽然讨厌,但如果这批人不在了,国家也就完了,因此也就只能放任他们存在,士族学校自然不可能根除,那么既然如此,干脆就把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也区分开来,把如今的学校中的优质资源集中起来,开办一批好的学校,让中产阶级的孩子,不用去挤士族学校的名额,这样一来,双方也就能够更加友善的互动。

    但这种想法却被朝廷以非常严厉的口吻给驳回了,在朝廷看来,士族超然物外也就算了,若是连中产,小资和底层阶级都要做出明显的区分,在教育上就不一样,那这个社会就实在是太畸形了。

    在如今这个社会,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教育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他脱离自己的阶级进入一个新的阶级,但若是在人一出生的瞬间,便已经决定他的未来将得到怎样的教育资源,那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未免也太痛苦了一些,虽然社会中不公平是必然的,就像现代明明所有人都在读一样的初中,但有的家长可以花大价钱请老师来给孩子补课,给孩子教钢琴,学习其他的技能,但有些孩子就只能在学校里面听老师讲课,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钱去学习其他的东西,这当然是不公平的。

    但是作为朝廷,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起码要在基础教育上做到一视同仁,在教育资源上,保持尽可能的平衡,当然,也不可能绝对的平衡,就像士族学校的出现,这是根本无法抗衡的事情,但在能够努力的范围内,是必须要平衡的,要保证公平,不然如果出生就决定了未来就读的学校,从而决定不一样的老师来教导同样的内容,老师的能力完全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

    到最后这些孩子,明明是一样的智商,但最后获得的成绩和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这是朝廷所不能忍受的,在其他方面朝廷也没办法,毕竟父母的钱也是辛苦赚来的,用在孩子身上自然没有问题,但政府的教育就得做到一视同仁,起码除了士族之外最广大的人群必须一样,不能区分阶级,这是朝廷所认定的价值观,因此即便民间的议论很大,但朝廷对此可谓相当坚持。

    在朝廷看来,这些进入士族学校的孩子虽然会在学校中因为阶级的原因,从而变得敏感,或者是自卑,但最终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因为进入这些士族学校,从而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考上大学,从而脱离了自己原来的阶级,从中产阶级进入到富裕阶级,成为小资的一员,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至于因为加入士族学校从而沮丧消沉的,不能说没有,但这只是极少数而已,大多数的孩子因为这一个机会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有一些人则通过这些学校,从而成为一个领域之中的权威人士,这都是平民招学制度必须保存的理由,对于心理上的问题,朝廷自然知道存在,但和所能得到的结果相比,朝廷最终的选择,还是保留这一制度,至于平民区分学校,自然是想也不用想。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计,在士族一下,是根本不会区分的,至于小学以上,则是连士族也不能幸免,所有人都得上统一的中学,中学分为普通中学和高等中学,两者都必须要通过考试成绩来上,这就是朝廷顶出来的标准,既然这是一个以学识论英雄的时代,那么教育就必须要保证公平,在小学或许可以不公平,朝廷也能够忍受,毕竟小学的六年,所能造成的差距十分有限,宋朝的小学主要教授的可能,其实并不难,对于稍微聪明一点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在普通学校,也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关键的还是这里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