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73(第2/3页)  平淡为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孔子当年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起讨论问题,畅谈理想,谈未来想要做的事情,子路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显然他是想要从政的,孔子对他是以微笑,赞同他的崇高理想。

    冉有则,自己没有子路那么伟大的理想,只要给我一个六七十里的国家就行了,自己将会在这里推行仁政,以自己的才华,用三年时间就可以让这个国家大治,至于推行仁德教化,我是不行的,这件事要交给别人去做,孔子也是笑了笑,赞同冉有的理想。

    接着问道公西华,公西华自己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若是我以后要做什么,我要做礼官,带着高高的帽子,在诸侯会盟的时候,主持礼仪,用礼节来约束诸侯,孔子也是笑了笑,接着转头问向曾皙,询问他的理想。

    曾皙,我没有他们那么伟大的理想,孔子便问道“那你有什么理想,出来,让大家听一听。”曾皙“暮春时节,春耕之事完毕。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听到这番话,孔子长叹一口气,道“吾与点也。”翻译过来的意思,便是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刚开始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徐清并不理解孔子的意思,认为他只是在安慰曾皙,其实这样也不错,但此时徐清才理解到,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有着大抱负却始终不得的人,他多么想像曾皙一样,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去跟五六个年轻人,六七个少年,选一个时间然后去河旁,畅聊诗歌,在台上吹吹风,这是多么好的时光啊。

    看看自己的孩子,每一个都事业有成,都有这属于自己的大抱负,唯有徐泰自由自在,想去做的时候便在工作,不想做了便放下一切,跟着自己心爱的人,去全世界晃荡,徐清对于这样的生活又是多么的向往啊,而此时他也终于理解了孔子。

    孔子,至圣先师,无论他被后世人多么的误会,对于中华文明来,孔子有着不可改变的作用,他规范了中国人心中的道德,是中国人心目中道德,教育,文化,思想的标杆,即便风雨几千年的时间,但孔子依旧存在,也会永远存在。

    他的思想十分博达,但很可惜,如今很多人已然不愿意去理解这位老师的思想,徐清也是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才开始阅读孔子的思想,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囫囵吞枣,只是为了在官场上话不至于被别人戳穿,可等到年纪大了,有了一定的从政经验之后,徐清就对孔子的许多思想和话语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大家都认为孔子是圣人,他不会妥协,不会感到失望,但事实却是孔子的一生都在失望,他梦寐以求的周礼最终没有复兴,而是随着时代的滚滚浪潮成为了过去,但他的思想却流传千年,教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更为关键的是他的精神,他当过鲁国的宰相,也惶惶如丧家之犬,曾经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有晚年的时候,取一木舟,泛舟东海,从此不再回大陆的想法。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生活在一个诸子百家兴起的大时代,那是一个封建时代即将向集权时代过度,在那样一个时代,孔子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得不是一个悲哀,但他的悲哀,却为后世,无数学子,士大夫确定了一条路,那就是通过教育改变人生。

    他的学生里,有普通的农夫,也有城里的市民,有富甲天下的商贾,也有执剑走天涯的侠客,有教无类,只要肯学,教两条肉干,他就都教,孔子的这种精神,让中国人才可以在四大古国中,明明是最晚启蒙的那一个,但最后却发展的比所有古文明都更加坚韧,更加灿烂。

    徐清是尊重孔子的,他尊重的是历史中的那一个孔子,而不是被后来的信徒们所神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