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54(第2/3页)  平淡为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这个皇帝稍微平庸一点,立刻会将整个国家带入到深渊之中。

    而赵昕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他非常的有分寸,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面对百姓,自己该做出一副怎么样的姿态,面对官员又该怎么表现,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整个宋朝,才没有出现严重的政治斗争,不得不赵昕的手腕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宋仁宗的葬礼规模,按照赵昕的意思,自然是要大办特办的,毕竟如今的宋朝也不差钱,作为宋朝皇帝的丧事,理应让那些属国王公们也来汴京城吊唁宋仁宗皇帝陛下的离世,除此之外,许多百姓也希望吊唁一下宋仁宗,这在古代自然是不可能的了,毕竟皇帝是天子,怎么可能让百姓来吊唁呢,即便是要吊唁,也就私下里摆放灵台自行吊唁就是了,又怎么可能让百姓出现在大行皇帝的棺椁之前吊唁呢?

    但赵昕却特别批准了百姓可以在大行皇帝的棺椁前进行吊唁,只需要排好队,任何人都可以来祭拜皇帝陛下的棺椁,这样的命令,立刻让赵昕在全国民众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当然,这其中有不少是真心实意想要送大行皇帝一程的。

    但对更多的人来,参加皇帝的葬礼首先第一个感觉是新奇,毕竟他们还从来没有参加过皇室的丧礼,这自然是一件新奇的事情,所以赵昕让他们可以去参加赵祯的丧礼,自然是让许多百姓都兴奋了起来,皇家的葬礼到底是何等的气派,又是何等的隆重,自然有无数人想要看了。

    对此,朝廷专门将宋仁宗的棺椁从皇宫之中搬出来,放到汴京城临时打扫出来的文化宫主管,专门让众人来凭吊,文化宫是汴京城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可以同时容纳一万三千人在其中,主要举办一些戏剧,演唱会之中的场馆,如今却做了大行皇帝的棺梓,赵昕又命令礼部对整个文化宫重新布置,以方便凭吊者可以更好的进行凭吊。

    当然,这样的凭吊不可能像现代一样,还把脸露出来,然后让那些凭吊者绕着棺材走一圈,皇帝的遗体也是神圣的,老百姓自然不可以随意观看,所以赵祯的遗体被放在了棺椁里,凭吊者只能在祭台前面跪拜进行凭吊,不能靠近棺椁十米之内,不然旁边的侍卫就会立刻将人拿下的。

    原根据赵祯的遗诏,丧礼应该在三个月内完毕,但最终这一点还是没有实现,赵昕虽然履行了皇帝的职责,面对丧父的痛苦,依旧上朝理政,笔耕不辍的批改奏章,但是在父亲的葬礼上,他自然也要任性一回,他召集徐清等宰相们,并没有以商量的语气,还是以命令的语气,要求这一次葬礼必须要办的十分浩大,同时陵墓的修建也必须十分用心,最终定下的工期长达一年的时间来修建这座陵墓的主体建筑。

    要知道如今可是工业时代,建筑物的修建相比起古代的速度来,要快得多,而赵祯依旧定下了用一年的时间来修建主体建筑物,然后用整整十年的时间来修建整个宋仁宗的永昭陵,其规模之大,大概占据了一点三平方公里左右,其间亭台楼阁,与皇宫几乎别无二致,对此,徐清同意了赵昕的要求,毕竟皇帝难得提出一些要求,又是关于他父亲的,同时国库也足以支付这一笔钱,在这个时候又何必惹赵昕不开心呢?

    同时另一方面,因为海外的大臣,宗亲以及殖民地上亲宋朝的贵族们,也同样要到宋朝来祭拜宋仁宗的遗体,如此一来,三个月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最终建筑物定下修建一年的时间,也是考虑到众人祭拜的缘故,如此一来,便能让更多的祭拜到宋仁宗的遗体,也算是给大行皇帝在地下积福了。

    为了让大行皇帝的遗体可以在文化宫停留更长的时间,整个技术组还为此研究出了一系列的东西,比如冷藏系统,虽然文化宫内部身的建筑构造,让他要比外面稍微冷一些,但一具遗体放的久了,也是会臭的,而在古代,对于遗体臭味的解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