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7.五寨堡,过关(第1/3页)  1621之大变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明一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整个明代,从洪武皇帝到崇祯皇帝,对周边的敌人基都没妥协过,特别是对于北方草原上的敌人,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纳贡,采取的就是正面硬刚的政策,即使土木堡大败皇帝做了俘虏也不曾对草原低过头,而九边就是这一政策下的产物。

    陕北延绥镇和宁夏固原镇位于西北,正对着漠南蒙古西部和漠西蒙古,吴敏在延绥镇时主要的敌人便是漠西蒙古,这一部也被称之为卫拉特蒙古,边镇士兵主要的作战对象是准噶尔部和和硕特部。

    大同镇对着漠南蒙古,主要作战对象是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其中尤以察哈尔部为甚,特别是在辽东后金不断对明朝取得军事胜利后,原还算恭顺的察哈尔部越来越蠢蠢欲动,这也是这次行都司方面向刘策求兵的原因,大同镇希望能得到来自山西的援助,特别是在宣化和蓟辽不断从大同抽调兵马后。

    刘垣圪坮,吴敏把自己训练的马队交给谭良栋,然后郑重道“良栋,对步兵而言,边镇作战重在防守,要利用好城墙和边堡。还有,要心拿火器的敌人”

    “火器”不论是跟镇西卫还是左卫打仗,谭良栋都没见到有火器的明兵。

    吴敏道“边镇三大主力,亲卫营、马队、火器营,为了应对火器营,草原上的兀鲁思们通过各种手段得到火器,装备给自己的艾马克,一旦碰上这样的部队,千万不要逞强,能避就避,交给火器营的人。”

    谭良栋一脸迷糊,兀鲁思、艾马克都是些什么玩意。吴敏看到谭良栋的迷糊样,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愈发对刘策不满起来,时间这么短,又派了一个新人,如何作战。不过话回来,这样也正好能锻炼一下谭良栋,看他是否能承担大任。

    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趁着空当,吴敏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蒙古的情报挑重点讲给谭良栋。

    兀鲁思是领地,在边军中通常代指某个大领主,艾马克和鄂托克是部落,不过两者有区别,艾马克是关系紧密的部落,而鄂托克则仅是在一块牧地上放牧的各个部落统称。牧户则被称作阿寅勒,每个阿寅勒都必须加入艾马克,受兀鲁思统辖,在兀鲁思需要作战的时候,艾马克和鄂托克都必须出兵,一般是一个阿寅勒出两到三个成年壮丁,称之为和硕。在明军这边,把蒙古人的和硕对等于自己的千户。

    谭良栋听完后,对将要面对的敌人有了个大概了解。自蒙元覆灭后,蒙古各部就再也没有统一过,但成吉思汗留下的兀鲁思制度却保留了下来,因此,草原上的各部落绝不是散沙一片,蒙古贵族们对基层的控制还是很有力度的。

    交谈的时间有些过长,亲卫过来提醒,谭良栋向吴敏提出告辞“吴大哥,此去大同镇,我一定不会给吕梁营丢脸”

    吴敏拍了拍谭良栋的肩膀,坚定道“吾辈武人,当以保家为己任”

    一千五百人的大部队继续前行,不过在其最前面出现了一支三十余人的股马队,正是吴敏训练出来的成果,骑马行在最前面的便是谭良栋和卢象升。

    军队行进三个时辰后,卢象升驱马走到谭良栋旁,道“良栋,再走不久就是镇西卫了。”完后卢象升看着谭良栋,不论是之前的镇西卫还是现在占据镇西卫的左卫,都和吕梁营的关系很敌对。

    在谭良栋的一千五百人进入岚县时,在镇西卫的左卫千户就得到了消息。面对将要过境的吕梁营,左卫千户自然恨得牙痒痒。若不是卢象升提前派人过来打了个招呼,明里暗里的警告了他,不定此时左卫千户就要派人设伏,和谭良栋做一场。

    刘策当初同意卢象升随军,也是考虑到这方面的原因,让卢象升负责处理吕梁营和地方上的关系。自古以来,过兵如过匪,况且吕梁营前不久还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