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银子多也未必是好事(第1/2页)  重回明朝当暴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重回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这是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早朝,直到后来大臣们都不愿意离开,呆呆看着崇祯,等着他又突然丢出一个神奇的玩意。

    但是这一次并没有,崇祯突然宣布了退朝,并承诺他们说订购的东西会到时候给他们。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大臣们在朝堂上所见所闻,一下朝以后,就开始憋不住了。各种神奇的传闻,传的沸沸扬扬。

    第二天王承恩带着大部队出现在了王化吉的府邸门口,光是车就准备了几十辆,王化吉此刻有苦难言。望着自家东西,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却没有办法阻止,王化吉,泪如泉涌,激动的想要一头撞死。

    不过说出去的话又怎么能收的回来,王化吉此刻只能怪自己多嘴,并不能怪的了其他任何人。

    从第二天开始,便有大臣主动认捐银子,朝堂上下刮起一阵捐银浪潮。赶着送死向来是没有的,可赶着捐银子之事想必也算是奇闻了。明哲保身,识时务者为俊杰,历史向来是胜利者书写,哪又有失败者什么事。

    崇祯也是来者不拒,如今整个大明,财政处处吃紧。这兵马一动,可就是黄金万两。

    系统所认定的时间,很快又到了来年的收获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大明又获得了大丰收,这一次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获得巨大的收获。

    在北京城的街头,第一间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店铺开业,名为“美食斋”,没有人知道这家店铺幕后的老板是谁,只知道“美食斋”所售卖之物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不论是所售卖的小吃是寻常人所未见过的,哪怕是经常闯荡江湖的侠客义士也不曾见过。

    店铺所售卖之物价格之高,也是令人啧啧称奇,但这种类繁多,物品丰富之物,还是吸引住了不差钱的公子哥和朝堂大员。

    “薯片”和“辣条”以及“老干妈”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虽然售价高达数两银子,动辄出手数百数千两银子的富商来说,这并算不了什么。

    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不敢多有奢望。

    一两银子,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过得拮据一些,足够家里一月开销所需。而对于视金钱如粪土的富商来说,一两银子还不够其塞牙缝。

    一天下来“美食斋”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数千两银子,这是崇祯万万没有想到的,小小一个小卖铺,只不过卖的商品不同,却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收益。

    按照每天的进项来计算,光是一个“小卖铺”一年的营业收入就能几十万两。

    虽然“美食斋”生意火爆,但这并不代表着开设第二家分店,收入就会翻倍。天下没有这么好做的生意,天下也没有这么简单的道理。

    光只靠一个小买铺来赚银子,这当然不够,一个社会要发展,者必须要发展经济。

    但是在一个主要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之中,大家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小农思想,明代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有一组数据统计: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平均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为四百二十万两。

    实际上有白银流入,并且大量的流入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但是明朝却是一个只出不进的怪物。

    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对明的贸易都集中在以白银换货的形式。

    国际上的贸易顺产,使得明朝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就是大量的白银流入。

    银子不是坏东西,问题是银子有了,不一定能够买到东西,这可就出大问题了。银子一多又买不到东西,富商们就只能拿去买地买房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