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君臣间的闲聊(第2/3页)  帝国风云之君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背弃传统作战方式的无耻手段,还真不是朱熹这种传统大儒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奸狡诡谲?铁石心肠?能得元晦如此评价,则朕心甚安!”一个人的品性如何其实对于帝王来说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把他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去派上用场,而很显然鱼寒在现阶段是能够满足孝宗皇帝要求的。

    “可官家就不担心他会”孝宗皇帝更看重如何保障魏王的生命安全,朱熹却根据自己在军中的观察判断出鱼寒不会是什么安分守己的好人,而一旦让他在祐川那么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呆久了,难保不会借着魏王的名义做出点有损朝廷利益的事情来。

    “元晦可是担心他会拥兵自重犯上作乱?”朱熹在这个问题上还显得比较谨慎,孝宗皇帝却根本不用这么客气。

    “臣自知此举实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然人心叵测,官家不可不防!”朱熹的迂腐就在于他坚持的上尊下卑,对他来说朝廷和官家的利益永远是摆在第一位,所以他根本不介意做出这种看上去很缺德的行为,在发现潜在威胁之后就立即非常坦诚地告诉了孝宗皇帝。

    天水军那边突然募集了好几万青壮,如今的军队数量已经远远超出朝廷规定,不管魏王是不是打算

    通过这种方式来保住性命,朱熹都必须提前到考虑这支军队落在善于调教精锐的鱼寒手里之后可能产生什么严重危害。

    “元晦此举并非杞人忧天,然你可知我为何会将鱼氏父子皆放于祐川?”朱熹能够察觉到的危险,孝宗皇帝显然不可能完全忽略,但他似乎并不太在意这个问题。

    “臣自是不知!”帝王之心可不是谁都能够揣摩的,别说朱熹暂时根本猜不到孝宗皇帝的真实用意,就算有所领悟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鱼程远当年确属天纵之才,若居于朝堂之上未尝不可平步青云,却被我劝其远赴祐川以备不时之需!这么多年过去了,以他的性子定然会心生怨怼,却并未做出任何忤逆之举,元晦可知为何?”

    “这”鱼程远当年在临安闹出来的动静,朱熹也曾经略有耳闻,但对他的了解甚至比对鱼寒的还要少,所以这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出猜测。

    “因为他懒!”说这话的时候,孝宗皇帝脸上的笑意更浓。

    “啊?”因为生性惫懒所以不造反?朱熹还真不知道世上有这么奇葩的怪人,也自然显得很是惊讶。

    “至于鱼寒此子”随手摘下了庭院中的一朵玫瑰,递给了朱熹后才接着道:“就如同这徘徊花,浑身是刺,使得不好定会为其所伤!但若能正确摆放,则可以赏心悦目!只因此子虽有济世之才却无入世之心,且顾念太多,若无外力相迫,断不会反!”

    并不知道鱼寒的特殊经历,却凭借对鱼程远的了解准确推断出了这小混蛋的想法,不得不承认孝宗皇帝的真知灼见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官家是说”没有想到孝宗皇帝会对一个远在祐川的小混蛋做出如此高的评价,但朱熹现在更关心的是鱼寒造反的前提条件。

    “皇位之争,我若胜之,其必率大军北上以求自保!我若功败垂成,此子定会兴兵反叛以避灭门之祸!”孝宗皇帝决定跟朱熹讨论这件事,其实用意也很简单,那就是让这个深谙愚忠之道的大儒彻底看清皇权之争所能造成的严重影响。

    “臣定当鞠躬尽瘁,绝了他们的念想!”朱熹不愿理会鱼寒率军北上之后会给大金国造成多大的麻烦,毕竟他可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但他绝不会容忍西北之地成为大宋内乱的根源。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朱熹才算彻底明白了孝宗皇帝突然找自己聊天的真实意图。

    当初鱼寒在军中定下的要求是为达目的不折手段,可偏偏朱熹这些年在尽心竭力灌输愚忠思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