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学霸”的由来(求推荐票)(第1/2页)  万历永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车营招兵现场,两百七十多名私骑军马的军官子弟受刑,私借军马的军官受到处罚和弹劾的事,如一阵风一样传遍了京城官场和京营和以及附近的卫所。

    别以为所谓的政治敏感性,只有现代的人才有咱,咱中华的老祖宗们把这一套早就玩得无比的熟溜。一时之间,京城的官员、京营的军官、京城附近的卫所的军官都风声鹤唳。

    不等朝廷的诏令发布,就各自忙着清查自己家有没有占用官畜,谁也不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触了霉头。那些御史言官们,则一个个瞪大了眼晴,明里暗里到处寻找证据,恨不得自己亲手揪出几个典型来。

    别小看这个时代的马、牛、骡、驴这些大牲口,和现代的小汽车、大货车、拖拉机比起来,其重要性和价值只高不低。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在万历年间,雇佣一个长工的一年的工钱大概是八到十两银子,但雇佣一个马夫加上养马的费用一年则需要花费四十两银子。养马的费用,远超过养人的费用。

    本着国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原则,官畜私借、私用的现象此时也是十分严重的。

    军马私借事件和上次李如柏等人私自会饮私放炮仗事件重叠在一起。兵部、礼部、吏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五军都督府......各相关部门的主官纷纷上疏自陈失职乞罢。

    看着这一份份请罪乞求罢职的奏疏都一股脑的涌向了内阁,张居正和吕调阳一时之间也是应接不暇。

    “张阁老,这些奏疏该怎么票拟,您要拿个主意呀。这些请罪的奏疏各衙门的主官都差不多上齐了。”吕调阳看着这一堆的上疏摇了摇头说道。

    “吕阁老,六部九卿的乞罢一律不允,下面的官员,看有无实据,该降则降,该免则免。”

    张居正此时并不关注这些奏疏,哪个部门下面的人员出了问题,主官例行上疏自陈不职,请求罢职,这都是大明官场上的惯例了。只不过这次同时上奏疏的人多了一些而已。此时他想得更多的是这两件事情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张居正把这些奏疏票拟交给吕调阳处理,自己则一边研墨一边思考着自己早已想要整顿的两件事。这两件事,一件是学风、一件则是驿站的弊端。他认为此时上疏正是好时机。

    张居正研好墨,思如泉涌,于是提笔在奏本写道:“臣等幼时,犹及见提学官,多海内闻名,类能以道自重,不苟徇人......近年以来,视此官稍稍轻矣......”

    过了不久,一份洋洋洒洒数千言的《请饬学政疏》便书写完成。奏疏后面还附列了十八整饬学风计划。张居正的这份整饬学风计划,其目的就是要打倒游谈之士,不许创建书院,肃清学霸之源、裁减学额、禁止纠众、考验文理。

    张居正写完之后,把奏疏又反复看了几次,检查是否有错漏。稍息了片刻之后,又继续提笔在一份新的奏本上写道:“太祖时给驿条例仅六条,至嘉靖年间给驿条例增至五十一条......”

    另一份《奏请整饬驿递疏》随即完成。针对的是当前官员滥用特权。不仅是自己出行,就连家人、仆人出外办事都要各地驿站提供供给,给驿站沿途百姓和国家财政造成不合理负担的乱象。

    第二天,当万历看到这两份奏疏时,也是感到意外。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无心之举,竟然又促动了张居正历史上革新政务的两项重要举措。

    这两个整顿措施那可是为张居正招恨的两项措施。一个是得罪了当时天下的读书人,一个是把当时所有官员的一项隐性福利给整治没了。

    “老张,你安排一下,我要召见张先生。”万历放下奏疏,对张维说道。

    张居正既然现在起了心要对这两大块进行整顿,那万历自然也对这两块事情整治的想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