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二十五 坠落与相逢(三)(第1/3页)  钢铁疲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量产型fa-06s辉夜,第三代机甲中的佼佼者,联邦军工近十年来最具诚意的一款作品。

    尽管那场跨越十六年、波及整个地球的全面战争,以神圣亚述帝国的覆灭而告终,但联合军的实际损失,也远比官方报道中所给出的统计数字,要整整高出一个数量级。

    战争总是充斥着血腥和暴力,而硝烟背后的世界也并非一直和平:首先是利益分配,这场在谈判桌上进行的战争,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一次用倾国兵力布置的大规模主力会战。

    谈判前后共历经十个月,曾几度陷入僵局,倘若不是时任联合军总司令、后成为联邦第一任总统的约翰·道尔顿,与一批重要人士竭力斡旋,促成合作,恐怕两个世纪前的人类先辈们,尚未来得及欢庆胜利喜悦,便又要陷入到另一场战争的泥沼之中了。

    谈判最终达成了一份秘密的《永久国家联合条例》,超过180名各方代表在上面签字。

    这份条例虽从未被官方承认,却已有多个版本的复印和抄件流出,后世许多历史学者也将其看作一份正式文件加以研究,称之为“全人类联合的第一块基石”。

    好不容易将各方的目光从权利角逐这块蛋糕上移开,新成立的联邦政府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如何修补早已千疮百孔的金融系统,如何重建工业与社会秩序,如何恢复生产力,成为摆在总统及各高层办公桌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那些并未参加战争的少数永久中立国和宗教国,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也都担心这个版图宏伟的庞然大物终有一天会强势崛起,并威胁到自身的统治。

    永久中立国采取的态度比较温和,只要能保证主权,他们并不想与联邦有过多的军事摩擦。反正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既不缺乏怀揣同一理想的爱国者,也不缺少只谋求个人利益的走狗奸细,笼络收买某些官员的用处,有时比发动战争更大。

    而宗教国在这点上则显得更为激进,尤其是顽固派,他们不仅收留残存的神圣亚述帝国战败军队,还利用宣传工具尽可能丑化联邦的形象,大肆备战扩军,蠢蠢欲动。

    双方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数十万军队在边境线附近集结,联邦境内的一部分帝国遗民和投机者,似乎感觉风向要变了,便也跟着鼓噪起来。

    一触即发的局势,给了新生政府强烈的危机感,其所导致的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后果,就是约翰·道尔顿之前曾对民众许下的,自己总统任期内大规模裁军的诺言并没有得以实现。

    本该有所削弱的军方势力趁机抬头,他们不断对外界鼓吹所谓的国防威胁论,利用大部分民众的厌战情绪,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巩固了到手的权利。

    至于另一个后果,则是加速了《联邦公民权利法案》在国会的通过,以遏制境内分裂势力的名义,将国民强行划分为不同的权重等级。

    这一桩桩历史事件,有些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考虑,有些在当时看来也不怎么严重——总有人以为时间能淡化和解决一切,喜欢安逸地活在当下,反而对身边正在发生、且理应引起重视的种种危机视而不见,把它们全部慷慨地留给了后代。却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一系列不可预见的连锁反应。

    举个略微直观一些的例子。

    联邦成立之初可谓一穷二白,即没有稳定税收,也没有能够立即盈利的政府资产。

    道尔顿所领导的中央政府,既要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尽可能维护联邦行政的独立性,又要重振工业经济,任务异常艰巨。

    因为承受着来自内外部的巨大压力,而财政方面又捉襟见肘,年轻的中央政府迫于无奈,惟有想方设法筹钱。

    他们实施的第一项举措,便是发行国家债券,结果收效甚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