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兄弟同心(第1/2页)  三国之诸葛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过太行山脉,总算是回到了琅琊郡,此时一行人正在官道上休息,夏风如炽,炎炎烈日把人烤得脸色通红,就像被爆炒过的龙虾。

    “大兄,如今父亲不在琅琊,家里也仅有几个管家、账房,皆管不得大事儿。不如,我们直接去找大伯,以免来回辗转,也算省事。”诸葛亮倚靠在马车窗沿,汗水如柱,忙用衣袖扇风,却无法驱散这内焦外躁的热气渗透。

    “也好。反正早晚都要去找大伯,就算先回家,到时还得麻烦再来回跑一趟,还不如今天加紧行程,直接到大伯家落脚,也早早结束这一个来月的风餐露宿。”诸葛瑾喝了一大口水,用手抹了抹嘴角的水渍。

    “那是再好不过了。”说完,诸葛亮掀起马车门帘,朝着外面一个骑着黑马的少年走去。

    “于将军,告诉大家,休息好后,我们直接奔赴阳都县我伯父家,不回家里了。让大家加把劲,争取今晚落脚,就不用在野外扎营了。”诸葛亮看着这个休息都不愿下马,保持警戒的少年,甚觉满意。

    不愧是五子良将之一。

    不过不能再有门户之见了,寒门也有大才,重用人才就等于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此消彼长,方为长久之道。

    “公子过奖了,在下只是一个刚进军伍的小小伍长,不是什么将军,当不得此称呼。在下这就去安排启程阳都事宜,请公子放心。”于禁行了个标准的军礼,便想告退下去布置。

    “不想当将军的小兵不是好兵,我观你言必行,禁必止,军纪严明,总有一天会成长为将军的,去吧。”诸葛亮挥了挥手,示意于禁自行安排即可。

    晌午已过,众人吃过干粮后,再次启程,阳都县。

    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际,一群人急赶慢赶,总算是来到了阳都县诸葛府门口。

    “请通禀你家老爷,就说府上侄子、泰山郡丞之子来访。”于禁给了门房名帖,表明了身份。

    “各位稍待片刻,我这就上报府中。”门房闻言,忙交待了两句,就急冲冲跑回府里。

    不一会儿,就见府门里走出二个人。领头的,一个身穿素白练功服,脚步轻盈,这人唤诸葛诞,颇有勇力;随后的,一个衣着彩蓝锦,行风阵阵,这人叫诸葛绪,笑如春风。远远地便听见走在前面的人喊:“可是堂弟阿瑾、阿亮来了?快快进来。”

    “见过堂兄,小侄在此向大伯请安,大伯近来可好?”诸葛亮和诸葛瑾忙行礼拜见。

    “父亲去南阳访友了,不日即返。二位堂弟,快请进府,让为兄为你们接风洗尘,也好休养歇息。”诸葛绪虚扶了下,急忙出言,将二人迎进了府里。

    待众人在宴厅坐定,酒已倒,杯皆满,琳琅满目的菜肴已上齐。

    “来,这一杯就当为兄给大家接风洗尘,请满饮。”诸葛诞抬起酒杯向大家遥敬。

    “多谢大兄,来,干了。”诸葛亮和诸葛瑾为答谢意,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酒过三盏,菜过五巡。

    “不知二位贤弟路途遥远,独自回来,却不见叔父?敢问所为何事?”诸葛玄不在家,诸葛诞只好暂行府事,询问堂弟们的来意,以便早做安排。

    闻言,诸葛瑾望了一下诸葛亮,示意让诸葛亮来回答,以解众人之惑。

    “不瞒二位堂兄,此次我们回来,乃是先祖借梦传言一事,亮梦见过先祖诸葛丰,先祖曾有言:我诸葛一氏当兴,应运之人在我们年轻一代,还说为了家族的兴盛,诸葛一氏须走出琅琊,广建根基,方能传承绵远。”诸葛亮娓娓道来。

    听到先祖借梦传言,又说到要将诸葛氏走出琅琊,散落到各地,生枝落叶,诸葛诞两兄弟既感到诧异,又心生波澜。毕竟这么大的事,明显已超出了诸葛诞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