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88 京歌(第1/2页)  京剧大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好一出《梨花颂》,好一段感人肺腑的凄美爱情。这出戏结构严谨,词曲典雅,意境深渊,回味悠长,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作!程同学,请问这出《梨花颂》是出自哪位剧作家之手?”

    程小楼刚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戏台左侧考官席上一名满头华发,戴着厚底银框眼镜的老者便直勾勾的朝他看过来,惊艳不已的问道。

    程小楼对这位书卷气浓郁的老者有些印象,之前听前排的考生提到过,好像是一位在梨园界分量不轻的剧作大家,姓什么他倒是不记得了。

    “老师您秒赞了,这出戏并非出自剧作大家之手,只是我前段时间心血来潮随手写的一出戏罢了。”

    程小楼恭恭敬敬的站起来,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尖谦虚说道。

    “什么?!刚才那出《梨花颂》是你写的?”

    那位剧作大家先是一愣,惊的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眨不眨的死死盯着程小楼,内心中的震动简直无以复加。

    “不可能吧,他才多大年纪就能写出这么有深度的戏来。”

    不等程小楼再次开口,一名年龄约莫三十出头的英俊青年皱了皱眉,很是怀疑的说道。

    “王老板说的有道理,这出《梨花颂》可不简单啊,如果我没听错的戏里好像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伴奏c曲调c程式都跟京剧有所不同,这出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乃是对京剧艺术发展的一次全新的探索与尝试。这种作品别说是他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就是国内那些顶尖剧作家都不一定写得出来。”

    那名英俊青年话音刚落,旁边那名年纪跟他相仿,眉宇间透着一股子傲气的矮个子青年也立即出声附和道。

    说话的这两位年轻考官程小楼也有些印象,被称作王老板的英俊青年好像专工小生,在龙城有几分名气。出生附和的矮个子青年则是一名比较少见的小花脸,在龙城也是叫得响名号的角儿。

    “也不一定,我倒是觉得这种打破常规的一种尝试反而符合年轻人的想法,而且这位程同学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高宽清亮c圆润甜脆俱备,这种唱腔前所未见,完全不同于当今梨园界的其他青衣派系。”

    两位年轻主考官对《梨花颂》出自程小楼之手显然持怀疑态度,不过这不代表所有考官都不相信他能写的出《梨花颂》这种级别的戏来。

    那位在十位考官中资历最深,同样工青衣的沈派青衣掌舵人沈一书老先生就不同意那两位年轻角儿的看法。

    “沈老说的对,这位同学的嗓音脆c亮c甜c润c宽圆俱备,而最难得的是又甜又亮。他莫非是某一派鲜少出世的当代青衣传承人?”

    沈一书的话音刚落,坐在他旁边的皇家京剧大学特级教授,吴派老生当代传承人之一的吴起,也隐隐有些激动的看了一眼后排的程小楼震惊的问道。

    “还真有这种可能,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指不定在某处偏僻之所就隐藏着数百年传承不断的小众派系。诸位还记得十年前横空出世的金嗓银腔铁梨花么,在那之前谁也不知道梨园界还有这么一派自京剧艺术刚刚诞生便已经有了传承的铁派青衣。铁老板那碎金裂石的青衣唱腔,可是整个梨园行的独一份,奈何这种唱法对先天要求极高,也难怪到了这一代已经只有铁老板这唯一一位传承人了。”

    另一位有着“神仙手”之称的京胡大师胡一琴老先生,抚了抚下颚的神仙须,毫不掩饰对程小楼的欣赏和期待。

    但凡有资格坐在皇家京剧大学特招考试考官席上的人,不是在梨园界辈分极高的某一派传承人,就是在龙城乃至全国都已经成角儿的梨园后起之秀。

    他们几位因为程小楼的一出《梨花颂》起了分歧,一下子就没底下那些考生什么事了,这些考生就连低声议论都不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