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关于如何写古诗词的一些随想(第1/2页)  寂寞惜春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15年1月23日10:36:29

    诗、词虽然是两个概念,其实还是一体,不然词也不会称之为诗余。

    至于词的另一个名称长短句,事实上古体诗里面五言体里面有四言句,七言体里面很多诗句也具备了长短句交杂的特征。那么,词也同样可以看做长短句交杂的古体诗,只不过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格式。

    这里说一下什么才是古典诗词。这个分形式自由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古体诗,以及五言、七言今体诗,又名律诗。虽然今体诗是从唐朝开始称呼的,但是一直到现在都是主流,现在、未来仍然称之为今体诗,也是可以的。

    学习古诗词,首重明字义,其次是定词义,最后是诗词的结构。

    诗词的结构很简单,以五言来说就是两个词加一个字,前面四个字组成两个词,最后一个字或者是第二个词组的修饰定性,或者是对前面两个词组的语意进行修饰定性推衍之类。一四句(一二二)、三四(一二或二一加二二)句,除了词句里面会出现之外,今体诗诗句里面是不应该出现的。

    定词义的意思是说,对于普通话里面同义字组的词、近义字组的词,明白哪个字是重点。仅以“明白”来说,这个词就是理解了什么意思的口头语,重点在意谓理解的“明”,意谓容易理解的“白”,只是对“明”的修饰、定性。作为书面语、文言文、诗句里面应用“明白”这词具有的理解的语意来说,“白”这个字是可以忽略的。

    就像诗句里面通常有“谁明”,却很少有“谁明白”。

    至于字义就就容易理解,不容易做到了。基本上就是说,看字典、看康熙字典等古字典,看看某个字到底都具备哪些义项,全部记住、灵活运用。明白字义,结合字义组词。从某些方面来说,很多词都是首先出现在诗句里面的。

    这里谈到一点:七言、五言、三言诗句里面,最难的不是两个字构成的词,而是那个独立的字。正是因为这个字的存在,很多时候又是同时以韵字的方式存在,就迫使写诗词的作者必须明白韵部里面的每个字分别具有何种、各种义项,以及明白所有用到以及可能用到,以至于全部汉字分别具有何种、各种义项。

    ——做不到或者只能少部分做到的,或者还有部分做不到、做不好的,其实写诗词尤其是古典诗词,会很吃力、很艰难,而且写出的诗词,其水准、格调都不会很高。

    至于我自己,在这路上走的虽然远点,其实还远远不够,水平自我判断相当于读私塾之后,老师说某个学生“你可以参加考试,看运气好不好”,比这个应该还差一点。

    这让我想到《儒林外史》里面说到的一个观点:“写好八股文,没有写不好诗词的。”

    至于所谓的灵性,当你没有成为画家的天赋,能够做一个画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你真有成为画家的天赋,各种磨砺并不会阻碍你灵性的成长。

    灵性虽然不是大白菜,但也不是少见的,如果一个人、某个人的灵性受不了磨砺,成才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即使你尽心呵护成长,也没有用。

    好比你到巴西、阿根廷,随随便便就可以看到让中国教练流口水的足球少年,可是罗纳尔多、马拉多纳,即使次一级的大球星,在那些充满灵性的足球少年里面,又有几个?更何况那些除了灵性一无所有的,以及挥霍灵性不能拥有更大成就的如阿德里亚诺、小罗……

    虽然以上观点有些偏激,但是为了保留灵性而随性而为的做法与想法,在大多数时候是不可取的。好比李白、杜甫一样,李白因为天赋高而才气足,杜甫因志于学而才气足。你天赋高,高过李白?高不过就不要学李白。

    就是李白,除了灵性发挥极佳的状态,部分作品也是流于散漫。而杜甫则非常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