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0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1/3页)  重生之风起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紧连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而且有丰富的煤、铁、棉花、石油等资源,向来是欧洲列强争夺之地,有“欧洲火药桶”之称。

    由于长期以来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奴役,这一地区民众的民族意识十分强烈,19世纪下半叶,半岛各国先后脱离奥斯曼帝国宣布独立,欧洲列强蠢蠢欲动,欲填补此地的“真空”,实现扩张争霸的野心。

    1908年,奥匈帝国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又进而觊觎塞尔维亚,当时波斯尼亚的首府是萨拉热窝,与塞尔维亚邻近。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夫妇到萨拉热窝检阅帝国军队,以显示征服者的威权,同时也向相邻的塞尔维亚炫耀武力。

    这一行为激起塞尔维亚人民的极大愤慨,28日,当皇储夫妇乘坐敞篷汽车驶过萨拉热窝市的街道时,遭到埋伏于路旁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的枪击,当场身亡。

    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如期爆发,整个世界正在滑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这场人类空前的浩劫已经不可避免。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欧洲列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作出了强烈反应,使原本可以化解的矛盾急剧升温。

    奥匈帝国早已蓄谋吞并塞尔维亚,借机向塞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

    德国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动战争的机会,积极怂恿奥匈采取行动;

    俄国将塞尔维亚视为它在巴尔干的据点,全力支持塞政府,并实行全国战争动员;

    法国企图重新获得被德国吞并的阿尔萨斯—洛林,又担心有朝一日会单独同德国作战,决定支持俄国;

    德国向俄法两国同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停止战争动员、法国作出在德俄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承诺,而俄、法均置之不理。

    7月28日,奥匈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和8月3日,德国分别向俄国、法国宣战,并入侵中立的比利时;

    英国以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由向德国宣战。至此,奥匈、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8月10日,距离欧洲万里之遥温暖的南亚地区,大洋帝国本土。

    勤政殿

    “禀报陛下,根据事先的约定,我军联合舰队于三日前登陆德国人控制的青岛港,顺利地接受了胶东半岛所有德国人军事设施以及港口城市。

    现在我军在北方华夏大陆控制旅顺、青岛、大连以及东北三省全境,控制所有的煤铁及商业、厂矿、交通资源,还有南粤广州、台湾的商业和厂矿企业等。

    遵照陛下的嘱咐,我们陆续拿下了德国、荷兰、日本、西班牙等国在民国的租界,进行了开放式的管理,成为当地繁荣的经济聚集中心。

    与此同时,大洋帝国海军派出分舰队,占领了德国在亚洲地区所有的岛屿及殖民地,没有发生大的战争,整个行动过程中,因为意外伤亡士兵26人,其中六名士兵溺水身亡,两名士兵因车祸身亡。”

    “嗯!朝东这些事情安排得不错,你辛苦啦!”

    “这是微臣应该做的。”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朱朝东上将汇报完毕,抬手行个抚胸礼退下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根据大洋帝国和德国的密约,大洋帝国派遣了40万终身苦役前往德国打工,全部都是信仰那个啥教的虔诚信徒,索性全部送到德国去。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清楚地知道,一旦战争爆发,自己在亚洲的这些殖民地一个也保不住,莫如换一些实惠。

    一旦战争胜利后,英法两国有的是面积广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