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封闭管理(第1/3页)  重生之风起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罗霖鸡贼的很,没有用罗氏投资公司的钱,来贴补国家的财政困难,反而进行了清楚的切割,把产业下所有的土著苦役全部清退,换上了长期的职员工作。

    此举在于不占国家的便宜,也不给任何人以口实攻击皇室。

    这样做事实上是对的,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有能力填补国家的缺口,如果罗氏投资公司出钱贴补国家财政,那么普罗大众认为是应该的。

    你是帝国皇帝,整个帝国都是你的,出钱也是应当应份的。

    事实上,这种缪论并不成立,大洋帝国从现在到以后任何时期,都不可能是帝国皇帝一个人的,那绝对不现实。

    帝国皇帝只是整个帝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创立者,整个帝国好像是一个5000万人的集团公司,帝国皇帝只是坐在董事长的位置上。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帝国并不完全属于他,而是属于5千万人共同所有,他只是站的最高的一个,位置最重要的一个。

    罗霖没有理由把自己私下的钱,拿出来贴补整个公司,

    下次再出现财政缺口,自然会想到罗氏投资公司,是不是应该再拿钱出来呢?

    几次三番下来,再大的企业也要被吃垮。

    帝国皇帝陛下采取的措施是重金投资教育和医疗,以琴皇后的仁慈基金会为主,在全国投资120所大型的医疗机构,并且投资建设6所医科大学。

    同时,以罗氏投资公司名义,在帝国内部建设2000所寄宿制学校,从小学直到高中毕业,进行全面的补贴,把钱花在明处。

    这样的寄宿制学校重点遍布在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等三个人口密集岛屿,男孩子从7岁开始,就需要送到寄宿制学校学习。

    在学校里,孩子们从华夏的历史演变,到华人在南洋地区奋斗的苦难史,被荷兰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剥削和压迫的历史,学习有史以来,东印度群岛就是华夏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学习华夏的文化,礼仪,仁、义、礼、智、信价值观,从小就受到教育,这一切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

    是帝国皇帝陛下率领着一干仁人志士,披荆斩棘的开辟出这一片新天地,赶走了万恶的西班牙殖民者与荷兰殖民者,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每年只有三天的时间可以回家,其他的时间,都必须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学校里,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

    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佛教或者道教信仰,当然其他的宗教信仰也可以。

    那样的学生必然会成为学校中的异类,受到各方的打压排挤,这其中也有来自校方和教师的压力,迫使学生迷途知返。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信仰自由。

    对于坚决选择麻烦宗教信仰的学生,很快的,档案就会进入有关的部门备案,在身上打上永远的印记,也许毕业不久就会出事。

    铜铁矿山终身服苦役就是他们最后的出路,永远不会再回到社会上。

    开什么玩笑?

    作为大洋帝国最大的民族排他主义头子,会出钱出力给自己培养对手

    不要说门了,连窗户都不会有,绝不会留下一丝可以钻的空隙。

    在最重点管制的爪哇岛上,经过将近一年的梳理和打压,经济最繁华的西爪哇省(大雅加达地区和万隆地区)和中爪哇省,信教群众已经减少到20%以下。

    大量参与暴乱的信教群众进入了矿山服终身苦役,女眷们被瓜分一空,大洋帝国十多万退役复转军人就地落户,掌握了大小城市和乡镇关键的职权和大量的田产房屋。

    整个1903年,来自原菲律宾地区和北方大陆的华人移民,速度极快的填充进西爪哇省(大雅加达地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