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寻医太白(第1/5页)  秦岭秘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章

    在神奇的秦岭地区,历来就是人才辈出、藏龙卧虎之地。武当派掌门张三丰被天元圣教的公主舞天鹅用天元铁刺刺中,纵然张三丰精通道家医理,也不能分辨是为何毒所伤,怎样能治愈。天台观高德真人使出浑身解数,也只是为张三丰控制住了病情,并不能使张三丰康复。在“武林神通”张断桥的建议下,他们决定前往太白山寻找闻名江湖的“鬼手神医”武天佑为张三丰解毒疗伤。

    几乎也就在张三丰们动身前往太白山的同时,有一伙人赶在他们的前面也向太白地界赶去。这伙人抬着两顶轿子,轿子内被遮掩密实,坐着的不知道是男是女他们着急赶往太白山究竟所为何事

    经沿路询问乡民,得知太白医草院坐落在奉元路郿县太白乡南塬村的山脚下。张三丰坐在一辆马车上,在杨轨山、邱元清、孙碧云、卢秋云等七名徒弟的护送下,在“武林神通”张断桥、金刀门掌门朱振邦、天竺山建云方丈等的陪同下,一路急速向太白医草院赶去。

    张三丰看着沿途的景色,赞叹道“早就听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元帝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这里沿途的景色果然与众不同,人们常传这里物产丰富,经济繁荣。”

    建云方丈“太白山还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一日四季,特点各异,特别是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奇绝优胜,历来为文人墨客所赞颂。”

    张三丰道“太白山在尚书禹贡中谓之““惇物山”,文解字云“惇者,物之丰厚也。”可见古人早对其得天独厚的物产便有发现,以“惇物”名山,也可见当时经济发展与此山关系密切。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对太白山也早有详细描写,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五代杜光诞撰录异记对这里也有许多故事传记录,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称为“太白山”的。”

    建云方丈“尚书禹贡是历史上的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写成。因而就以禹贡名篇。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这些祖宗的书对秦岭地区和太白山的介绍自然不会假。但“太白山”之名最早见于魏书。魏书是北齐魏收撰写。是一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魏书地理志中对太白山有较详细的描写,隋、唐后就把“太白山”之名直沿用至今。”

    张三丰“建云方丈果然熟知历史,文脉深厚。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约公元4052,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其中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过去,人们以太白山气势岿然,风雨无时,仅在六月盛暑时,始通行人,俗呼“开山”。六月以外,雾雪塞路,人迹罕至,俗称“封山”。以至水经注有“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的近乎神话之。现代人已不受什么“开山”、“封山”限制,即可随时登山。“不得鼓角”、“疾风雨至”的法,仅只能明山上气候变化无常而已。”

    “武林神通”张断桥哈哈大笑“你们二位得很是精彩,但太白山最有名的奇景则是“太白积雪六月天”。“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