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秦公剑威震阳平关(第1/3页)  秦岭秘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云雾山农民起义军大汉军奇袭盩厔县后声名大振,收获颇丰,得到许多粮食、马匹、武器、布匹、中药材等物资。张月明、杨光达、孙月等率领众人返回凤州留坝镇紫柏山大营后,论功行赏,大摆酒宴,欢庆胜利。

    休整一段时间后,他们计划进军防守力量薄弱的四川行省广元路沔州。沔州下辖三县铎水县今勉县歪帽山、欧家坡以西及汉江以南地区、略阳县今略阳县地、大安县今宁强县地,治所在铎水县今勉县旧州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自古就是天汉之地汉中平原的西大门。沔州南通四川,西连陇西今甘肃省,北达凤州,是战略要地和军事要塞。有汉中平原最险关口阳平关在今勉县武侯镇,北依秦岭,南邻汉江和巴山,雄踞于金牛道和陈仓道口,是汉中的西北门户和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要占领沔州三县,就必须攻破军事要塞阳平关。

    据探报,阳平关元军守将黄云道,据是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黄忠的后代。此人身高七尺有余,身材魁梧高大,善使一把五十多斤重的大刀,有万夫莫当之勇。守关军士有一万人之多。四川行中书省平章郎革歹当初得到关于云雾山农民起义军的报告后,虽然没有派兵前来剿灭,但也增兵派出大将黄云道镇守阳平关。密切关注大汉军的一举一动。要攻破天险阳平关谈何容易大汉军元帅张月明、先锋大将杨光达、军师孙月等讨论多日,一时寻不出最佳方案。

    九月九日这天,张月明、杨光达、孙月统领大汉军七千人。一路攻城拔寨来到铎水县阳平关下。阳平关与汉江南北的定军山、天荡山互为犄角之势,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进利于攻,退可以守。城墙高大厚重,城楼建筑奇特雄伟。

    古阳平关在历史上是秦、蜀间军事战争和商旅的必经之道,也是汉中盆地的西北门户,因此在中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古阳平关也发生过大大各类战争无数。正因为阳平关有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各时代众多的英雄豪杰,历史巨人都曾在此或以文韬武略。或用金戈铁马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尤其是三国时期,蜀、魏的帝王将相用尽谋略的争夺之战,更为古阳平关平添了许多神秘,使之名扬四海。蜀汉诸葛亮丞相更是在这里留下了深深印痕和千古佳话。晋人张荟南汉记载“蜀有三关阳平、江关、白水”。而隋书地理志则对古阳平关的军事战略地位描述得更为详尽“西控川蜀,北通秦陇,且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拱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扩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因而,古阳平关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才有了人们“汉中最险无如阳平”的感叹。而在张月明面前的阳平关,和三国时期的古阳平关略有不同。古阳平关主城早已毁于战火,残破不堪。元至正五年,铎水县重新在古阳平关主城西二里地重建阳平关,一部分护关城墙和堡垒还使用古阳平关的建筑。

    一阵战鼓响,阳平关城门大开。一员大将带领四名偏将领军蜂拥而出,来到吊桥外的平地上就摆好战阵。

    张月明高声道“来者何人大汉军在此。还不下马受降”来将大怒道“尔等鼠辈、贼寇,敢如此猖狂。爷爷就是守关大将,万户黄云道。今日不消灭你们,不显得爷爷的手段。爷爷刀下不杀无名之辈,快报上名来受死。”杨光达道“我是大汉军先锋大将杨光达,今日来取尔等姓名。休得猖狂。”

    黄云道不想多费口舌,正要挥舞大刀拍马出阵,偏将、千户穆哈尔“杀鸡焉用牛刀,对付这些山贼不用将军出面,卑职就可应付。”黄云道点头同意,穆哈尔也不话,直接手舞铁枪向张月明刺来。杨光达早已骑马手拿铁枪迎上前来。两个人,你来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